●内容要普通
科普工作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量大、领域广阔的特点,因此,科普一定要普通、通俗,这是科普工作的特色所决定的。科普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群众,观念和文化水平都不同,所以,县级科协组织科普活动不能盲目追求高层次、高品位,而是要根据科普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抓好科普工作,充分体现普通、通俗,易于群众接受,这也是科普工作社会性、群众性的具体体现。如在科普村创建时,有不少内容并不是尖端科技,而是人们需要普遍掌握和可以广泛应用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农函大培训时,把大棚蔬菜、养殖、花卉、食用菌等切合本地实际的先进实用技术作为科普的主要内容,农村很需要,农民很欢迎,效果就明显。当然,我们必须以动态的观念来把握“普通”,要随着群众素质的提高,而强化“普通”的内涵,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形式要普遍
科普工作不能只是少数人关起门来自我消化,而要造大声势,扩大影响,使科技成果由少数人知道成为多数人知道,由专家学者掌握变为大众掌握。其次,开展科普,不仅要加强各式各样技术、技能即科学知识的普及,还需要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各方面的宣传。同时,我们的科普方法更要灵活多样,综合运用,多管齐下,既要有理论传授,更要有示范操作。所以,科普形式的普遍是县科协在科普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如县科协在科普宣传的形式上,在原有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的基础上,开通科普网,进行网络宣传;在科普活动的形式上,在原有“村会协作”、“金桥工程”的基础上,推出了“结对共建科普村”、“创建新型科普村”、“社区科普主题教育”、“创建科普示范学校”“科普e站”等活动形式。同时,还注重综合运用技术培训、咨询服务、资料发送、图板展示、知识问答等传统的科普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公众科技意识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增长和城乡文明程度增高。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来认识“普遍”,并非原普遍使用的载体就是“普遍”,而要力求形式创新,采用新颖、互动和高科技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手段来实现“普遍”。
●效果要普及
从科普的目的来看,科普工作就是要努力使全社会每一个人的科技素质都得到提高。同时,科普工作无论哪一个部门和组织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因此,就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所有科普资源,才能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县科协在开展科普工作中,必须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强调科普工作的实效性,让科技知识真正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并能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创建科普示范村(社区),采取全面发动、重点扶持、典型引路的工作举措,不断加大效果的普及力度。必须以发展的观念来看待“普及”,就如科普村(社区)仅仅是作为一些点上的样板,而通过科普村(社区)的示范辐射作用,把依靠科技增加效益的意识和作为推向更广层面。(县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