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粒沙,我很小很小,还干巴巴的、黑黢黢的,即使我在你眼前飞过,你都可能看不到我。但我很与众不同,因为我是一颗活了70年的沙。
那大概是1950年了。那时候我还小,生活在“科尔沁”大草原里。那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我经常花一整天的时间躺在草地上,眼观蓝天白云、耳听风声呼啸、目及万马奔腾驰骋,别提有多惬意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离开草原。事实上,我没有离开草原,而是草原变成了沙漠。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过度的垦荒种地,草原生态被破坏了,草渐渐稀疏、终至全无,曾经绿油油的草原变成了一片沙漠。沙地好热啊,又没有水源,一点也没有草原舒服。可是,这里有好多和我一样的小沙粒,我们聚集在一起,好不快活!沙漠的面积越来越大了,渐渐的我的伙伴们不满足于这样的现状,决定向南进发,去夺取更多的领地,占领更多的草场。
就这样,数不清的沙粒聚集在一起向南移动。别看我很小,我们集体行进起来的场面真是蔚为壮观,借着大风的力量,我们卷起漫天黄沙,遮天蔽日、不分昼夜、一路呼啸南下,最高时速可以达到每秒3.4米,文人们称我们为“瀚海黄龙”……我们一口气来到了章古台,并打算在此歇脚,再图一举南下,直捣沈阳!
章古台有个很厉害的老头,叫刘斌,据说是专门派来治理我们的。我们才不怕呢,我们“沙”多势众,加之人类持续乱砍乱伐、拓荒种地,我们很快就可以集结到更多的沙粒了。然而,我们的如意算盘很快就打错了,刘斌治理我们很有办法,而且不怕苦也不怕累。他工作的时候,我们钻进他的鞋子里、衣领里,他都不在意;我们钻进他的耳朵里、鼻子里、嘴巴里,甚至是眼睛里,他也不退缩;你们人类不是有句话叫做“眼中沙,肉中刺”吗,沙子迷眼一定是非常难受的滋味,可这个老爷子就是不怕,一干就是30年。他采用“以灌木固沙为主、人工沙障为辅、前挡后拉、顺风推进、分批治理”的方法种植了很多树,将我们很多伙伴牢牢地困在大树的根须里,再也出不来了。
好在我是个机灵鬼,悄悄躲在一个老农民的耳朵里,躲过了“葬身”林海的命运。
很快我又来到了另一片藏身之所——阿尔乡北甸子村,这里也有为数不少的沙粒小伙伴,还形成了连绵起伏的移动沙丘,我在这里实在是自在威风极了。心情好的时候,我们就钻到人的眼耳口鼻或者衣服里,让他们不舒服;若是心情不好了,干脆合力刮一场大的扬沙,等天亮起来,人们就发现我们把门窗都给堵住了。村子里一棵大树也没有,都让我们给刮跑了;粮食产量也很低,因为人们今天埋下的种子,明天就被我们给刮飞了……村民们用“一碗米、半碗沙,走一步、退半步,五步不认爹和妈”来形容我们的厉害。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人类撵跑,占领这个村庄。
终于在1996 年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作出北甸子村整体移民的规划,沙粒们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偏偏冒出来一个叫董福财的“刺头”,坚决不肯搬迁,还扬言要治理我们!他赶着一辆马车,带着老婆孩子和村民们上山种树,他刚挖的沙坑,我们就用流沙填满;他今日种下的小树苗,明日便被我们吹走了……后来他发明了他把苞米秆子平铺在沙地上,在苞米秆子的缝隙里栽树苗的办法,树终于立住了;他还摸索出先栽下坡再栽上坡这种自下而上的沙丘植树法,树成活了,我们的手段再也起不到作用了。
转眼20年过去,北甸子绿树成荫、大路通达、百姓养牛富了起来。我们沙粒曾经的威风再也不存在了,也不会有人愿意再记得我们了。我大多数的伙伴深埋于树下的草地里,化作了这满眼绿色的一部分。我像一个斗败了的公鸡,不知道前路在何方。我想回到章古台去,但是听说刘斌去世以后,那里接连来了朱德华、焦树仁、宋晓东等科技能人,都很有本事,尤其是宋晓东,他种了很多樟子松,形成了万亩松林,那里四野碧绿、松涛滚滚,哪里还有我的容身之所?据说还有一位叫李东魁的护林人员,是个固执的近乎苛刻的人,他守护的树林,没有任何人敢进去砍伐,他还曾因护林被人打伤进了医院,结果一出院他就继续坚守岗位,让我们没有任何可乘之机。
我把这些专跟我们作对的人叫“治沙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彰武人民植树造林尉然成风,老百姓都不再惧怕我们了,他们纷纷参与植树治沙,还涌现出很多厉害的人物,比如:杨海清、侯贵、马辉等等。
正在我茫然无措,为前路迷茫的时候,一个小伙子把我和一群小伙伴带走了。他带我们到了一个实验室一样的地方,用极其高温的火焰炙烤我们,说实话那滋味真是太难受了,我很快昏死过去了。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已经不是一粒沙了,我和我许多的小伙伴一起被压成了一个大模具,他们用融化了的铁水灌进模具里,制成一个一个大家伙,并卖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后来,小伙子把模具带到了展厅里供人参观。通过他的讲解,我终于知道,我不是一粒普通的沙粒,而是“硅砂”,他把我们烧制成模具,再用来制作汽车配件。
经过高温的锻造,我和小伙伴们被凝结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整体,丧失了自由,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成群结队地行动了。但是,我反而有些高兴,因为我再也不是惹人厌恶的风沙了,我是有用处的“硅砂”。这里的技术员们,会细细的清洗我们、锻造我们,还会将我们捧在手里,像看宝贝一样微笑着端详……这种被人捧在手心珍惜的感觉简直是太好了。
讲解员说,彰武是全国三大天然硅砂主产地之一,还是“中国铸造用砂产业基地”,并已研发出国内领先的旧砂再生技术、砂芯3D打印技术,开发出宝珠砂、石油压裂砂、航天精工铸造用砂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中国铸造硅砂产业发展论坛,构建了以承接和发展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和高端建材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彰武人民,变害为宝,发展沙工业、沙农业、沙旅游、沙健康等产业,今年又成功举办了2019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CT30专题会。
据说,挖掘硅砂时,在经过规范遮蔽开采后即可形成人工湖,人工湖将点缀草原,最终形成草水相伴的美景。带我们出来的小伙子说,他有一天会使用“旧砂再生技术”让我和我的伙伴们焕发新的生机。
等到那时,希望我可以去人工湖畔,沐浴阳光,看白云翻腾,品四季更迭,就像70年前我在草原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