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说啥也没想到我女儿能到‘扶贫车间’打工,孩子不光有了收入,更有了自信心。”谈起彰武华煜制衣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彰武县二道河子乡二道河子村贫困户赵建丰不由得啧啧感叹。截至目前,阜新市建成运营102个“扶贫车间”,带动贫困人口7618人。
把工厂建在村里头,把岗位送到家门口。“扶贫车间”既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又能实现一人就业、全家基本脱贫的目标,成为脱贫攻坚的好载体。
宝德手工加工车间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富荣镇宝日殿村,占地1.2万平方米,车间面积5000平方米,入驻企业有阜新德静电子配件有限公司和阜新五鑫服装制造有限公司,现有务工人员120人,使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守家的同时挣钱致富。尤其是对农村妇女来说,车间给她们灵活就业带来了福音。
宝日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翠香因婆婆双目失明需要人照顾,不能外出打工,加上近几年地里收成不好,家里生活比较拮据。李翠香以前学过裁剪,有一定的服装加工制作技能,自打“扶贫车间”成立,她来到阜新五鑫服装制造有限公司打工,每个月收入2500元。李翠香逢人便说:“既照顾了婆婆,也挣了钱,‘扶贫车间’帮了我大忙。” 2019年,宝德手工加工车间扩建厂房800平方米,除进一步扩大服装加工车间以外,还将新建白酒酿造车间,预计增加近百个工作岗位。
阜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包峰告诉记者,阜新市产业扶贫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今年建立1804个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库项目,已经实施935个,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1至2项稳定脱贫项目。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让这一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在家创业的产业扶贫模式造福更多贫困户。
梁洪涛卖的地瓜成了网红商品
11月27日一大早儿,辽宁恒达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洪涛就忙着和员工一起包装红薯快递,“‘双11’期间订单实在太多,只能限量销售。没想到‘双11’过后余热不断,现在日均线上订单500单以上。”
2016年,梁洪涛到彰武县流转土地,带头种起了红薯。今年种了25公顷,总产量达到950吨。刚刚过去的“双11”期间,梁洪涛在网上卖出6000余单,销售了15吨红薯。
红薯储存不当会引起大量损耗。去年,梁洪涛在红薯深加工上下功夫,购买了清洗机、烘干机、烤箱等加工设备,将红薯加工成脆片和地瓜干,不仅解决了存储难题,还让初级农产品变商品,成了线上销售的网红商品。90后梁洪涛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先行者”。
近年来,阜新市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丰富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通过电子商务千方百计让初加工、深加工商品走出去。据阜新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农产品加工流通部统计,阜新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32家,其中深加工龙头企业89家。截至10月底,农产品线上销售收入达1.8亿元。
今年前10个月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
阜新104个“飞地项目”落地开花
11月28日,位于阜新彰武经济开发区的彰武县联信球形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一袋袋铸造用高端人造球形砂出现在生产线的末端。公司副总经理李家波告诉记者,项目年初投产以来满负荷生产,已实现1000万元销售收入。
彰武县联信球形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兴隆山镇引进并“飞入”阜新彰武经济开发区的。兴隆山镇有关负责人兴奋地说:“引进的6家企业都‘飞到’阜新彰武经济开发区,这些企业预计实现税收1200万元,按照税收分成政策,我镇可分得600万元,去除550万元硬性支出,剩余财力全部用于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改善等公益性事业。”
无独有偶。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镇成功引进阜新乾屹化工有限公司后,“飞入”到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项目全部投产后,该镇每年可得1600万元税收,仅靠一个项目就能一跃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富裕乡镇。
为了高起点推进“飞地经济”发展,阜新市成立领导小组,先后12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县区、各部门对标先进,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从财税收入分成、统计指标共享、培育飞地企业发展壮大、鼓励“飞地园区”和企业吸引人才、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等方面出台系列鼓励支持政策,不断激发镇街推进“飞地经济”积极性。兴隆山镇派出招商小分队奔赴各地,有一次连续在外招商12天,平均每天洽谈和回访6个项目。
阜新市规划5个省级、7个市级“飞地园区”,编制产业地图,引导镇街招商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聚、要素集中的飞地发展创新模式。2018年9月至今,全市“飞地园区”签约落地项目104个,计划投资187亿元。今年1月至10月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5.4%。全市95个乡镇、街道,有55个成功引进“飞地项目”入驻各“飞地经济”园区,“飞地经济”正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阜新彰武经济开发区“飞地经济”园区依托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新型建材三个主导产业,吸引永宏机械、大祁科技等25个项目落户园区。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飞地经济”园区吸引12个氟产业高技术企业前来落户。
“飞地经济”欣欣向荣,直接催热了项目建设,项目开工率、复工率均为近三年最高水平。下一步,阜新市坚持走集聚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围绕“飞地经济”园区产业定位和资源禀赋,探索合作共建、委托招商、托管等新模式,不断拓展“飞地经济”新内涵,为阜新产业迈上中高端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