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正值春分,四合城镇风沙渐起,黑木耳生产也进入打孔催耳的关键时期。彰武科技扶贫特色种植团团长、研究员刘俊杰带领团队成员助理研究员曹君前往四合城镇辉煌菌业基地进行现场调查和技术指导。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科技服务团首席专家赵立仁及县农业农村局、四合城镇党政领导等相关人员参加调研指导并开展座谈。通过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三方联合,为扶贫基地生产发展和产业扶贫保驾护航。
科技服务专家团和县镇领导在工厂化培养车间和棚室内现场了解黑木耳菌包管理现状,根据菌包生产质量、棚室环境条件、发菌情况等实际情况,提出“室内打孔、室内催芽”与“棚内后熟、打孔催芽”相结合的手段,抢时间、分批次,合理用工,让菌包及早进棚挂袋,争取在风沙期正式来临前收获质量较好的第一潮黑木耳。
针对特殊的风沙气候环境问题,共同研讨制定了耳棚防护预案,指导黑木耳菌包后熟技术管理。一是加固大棚和塑料薄膜、遮阳网,降低风沙天设施损耗;二是棚内架设顶部遮阳网,降低棚内温度;三是在风沙期“错峰”通风,并在通风口加设防沙尘棉帘,减少沙尘进入量及出耳期不必要的开放通风;四是出耳期采用大水喷淋,冲刷耳片,同时,采耳前减少喷淋,降低耳片湿度,防止采集和晾晒期沙尘附着。(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