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疫情期还未过,我们城乡环境应该搞得更整洁些,有些地方应该整治整治啦!小到一个屯、一个村,大到我们的县城,都是大家居住生活的地方,不能想干啥就干啥。县委、县政府这次整治整得太好了,大伙儿举双手赞成……”
自2月21日彰武县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启动以来,一场全民动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成为彰武城乡居民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彰武县紧盯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集中力量抓突破,群策群力展新颜。
微群:镜子面前亮亮相
小小“微信群”,给城乡各个角落“照镜子”,都在群里亮亮相,助力环境大整治。
2014年彰武县建立的“人民环境整治工作群”,现升级为“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工作群,一直起着镜子作用。这是一个监督平台,县领导和各乡镇主要领导共138名成员,都是这个群里的监督员。发动街道、村(社区)干部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交叉监督,环境好与不好都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在群里亮亮相。这是一个宣传平台,让环境整治工作有效结合“网上群众路线”形成了“线上线下同开展、同处理”的创新宣传模式,展示宣传典型做法,通报工作进展,推动整治工作进程。这是一个决策平台,各部门、各乡镇通过平台能了解到本单位的环境整治和管理工作差距,相互有对比,使环境整治工作更加精细化、规范化、深入化。
动态“亮相”。自2月21日至4月5日,微信群内共发送工作照片685张,视频67个,领导下乡调研指导类照片与文字26次,各乡镇发送文稿15篇,知识类、宣传类、提示类文字、图片和语言28次。
问题“亮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至今,各乡镇均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治理不够精细化,不能持续发力成为了一个共性问题。另外,垃圾处理、循环利用水平较低,农村养殖户粪便处理方式较为单一,没有专门的畜禽粪便堆放场所,成为另一个共性问题。
因为“镜子”照得清晰,“亮相”结果问题明显,如何施策使“衣冠得体”?
施策:衣冠整洁创文明
古往今来,美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崇尚的,无论贫穷与富贵,衣冠整洁、得体就是一种美。“拆除乱搭乱建、清理屋前屋后、修补破损路面……”这是彰武在追求城乡“衣冠”整洁的重大举措。
“整治环境是全县人民的期盼。我们必须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和劲头打赢这场攻坚战。”这是县委书记刘江义为彰武“衣冠”整洁目标发出的动员令。
彰武县于2月14日、2月22日、2月24日三次召开协调会议启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并对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作出重要部署。随即,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两位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15个部门领导和24个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立,分组领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一场全方位、全民动员、全体干部群众参战的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拉开序幕,一场规模、力度空前的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正式打响。
为了“衣冠”整洁,县长杨敬忠提出“六要”要求,要完善村规民约,要开展垃圾分类,要做到疏堵结合,要建立四级网格,要做好收集转运,要加强考核管理。
为了“衣冠”整洁,县委副书记刘姗依郑重强调“两推进一保障”,推进城区环境卫生整治要除死角、扫盲区,要抓持续、促提升,要补短板、解难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深入治理生活垃圾、稳步实施厕所革命、有效治理生活污水、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加快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各项保障措施要夯实工作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督考核。
落实“衣冠整洁”决策需要行动,需要干群的“除尘”、“清洗”行动。
干群:洗澡除尘本色新
城乡“洗澡除尘”,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全县人民付诸行动美化、亮化、绿化家园。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县城乡重点对越冬垃圾、“六边三堆”、卫生死角进行集中彻底清理,累计出动保洁人员4.6万余人次,清运车辆1.5万余台次,清运垃圾3.2万余吨,清理“三堆”1.5万余个,基本实现农村垃圾清运及时、不留死角、阻断传染。
在城区,每天清晨5:30,环卫工人和多功能洗扫车、高压冲洗车、小型洗路车迅速奔向岗位,开始清扫保洁,同时,集中保洁力量重点加大主要街巷清扫保洁力度,加强重点区域早7点—8点半、中午11点半—13点半、17点半—20点半的保洁,实现道路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巡回动态保洁,缩短污染物停留时间。另外,还以城中村、城郊接合部、铁路沿线为重点,逐街逐路排查积存垃圾,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清理时限,确保不留死角。
在乡镇,章古台镇建立了村屯街户四级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厨房垃圾发酵,可用垃圾卖掉,建筑垃圾倒掉,药器瓶村上要,畜禽粪好肥料”的垃圾处理五句诀早已深入人心;大四镇各村与各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村里设置环境治理监管员,与监管员签订环境整治监管协议;兴隆山镇发挥“两委”班子、党员代表先锋模范作用,前福兴地镇强化领导责任、任务落实、督导检查,两家子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洁家园行动日”活动,二道河子乡开展“整治村屯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志愿服务活动,……各乡镇、各村屯党员干部群众齐行动,为家园“洗澡”,同时还充分利用各村大喇叭、标语、横幅以及网络平台、电视节目等开展宣传,号召广大群众加强自我防护,注重个人卫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主动维护治理成果,努力保持着干净、整洁、文明本色。
“清洗”之后的家园,如何按照市县环境整治要求向“三化”推进呢?彰显家园的魅力就是长效机制。
魅力:长效治病焕新颜
为使环境整治“健康”推进与发展,就要经常检查“身体”,就要“常洗常清”,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慢性病”发生。
督导检查。彰武县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的考核内容,成立了4个日常督导组和1个督导考核组,截止目前已进行了4次督导检查,对24个乡镇进行了暗访,对重点的垃圾清理不到位的地方进行2次暴光,在全县大会上进行播放,警示提醒,鞭策推进。
厕所革命。建立和完善了“乡镇政府主管、第三方监理、村民代表监督、改厕农户认可”的全方位监管体系,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得好、用得住。建立和完善改厕台帐,做到一户一档、一村一册。确保化粪池满了有人掏,设施损坏有人管,加强后续管护长效运维模式。
村规民约。将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内容纳入各地村规民约之中,包括家居庭院人畜分离,禽畜集中圈养;不得在道路上晒、打农作物;不得将垃圾、农药瓶和田埂草倒入道路、河流、水渠中,应堆放在指定地点等;在村适合位置建立规范的养殖粪便的堆放场所,养殖户及时运送等。将各项指标分类进行考核,列表记分、量化评定村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现问题,建档立册,跟踪督导。
美化绿化。充分利用城镇周边闲置土地、荒山荒坡和不适宜耕作的土地扩大绿地面积,推进农村道路、河渠、房前屋后、村庄周围绿化,对现有和新建公路、铁路沿线、农田林网及城郊结合部绿化美化,建设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
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效治病”,可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发挥妇联“半边天”作用,可以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开展“我是党员,我是旗帜”亮身份、“绿美家庭”创建、村民代表示范引领等活动,全力带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行动自觉。
新时代对人居环境提出新要求,新时代呼唤新改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彰武县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方式,去宣传、引导、教育、鼓励、监管,既要达到“颜值”高,还要做到“气质”好,下大力气整治城乡环境、村容村貌,突出特色文化,倡树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