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5日是辽宁省第14个政务公开日。县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本期《每周一谈》邀请了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马志国、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东华、县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建秋,就做好新时期政务公开,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工作进行座谈。
记者:目前在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下,我县经济走势如何?
马志国:年初以来,全县上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目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锁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国内宏观经济指标明显下滑,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5%、全省生产总值下降7.7%的大背景下,我县经济也呈现出同比下降趋势。第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1亿元,同比下降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8亿元,同比下降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亿元,同比下降18.5%。进出口总额完成0.14亿元,同比下降54.4%,这些数据说明部分工业企业由于原材料和订单等生产经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居民消费和出口受到影响最大,这几项指标下降比较明显。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3亿元,同比增长8.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4.83亿元,同比增长177.59%,这说明在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们的投资在持续增长,一些项目在不断涌向彰武。
记者:我县在推动项目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呢?
马志国:面对经济下滑的趋势,我们以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快速增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千方百计上项目。截止4月末,全县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3个,其中亿元以上13个,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67.6%和108.3%,23个项目中工业项目14个。全县续建项目40个,现已复工38个,复工率95%。招商引资已签约项目22个,完成计划的88%。今年,西蒙铸锻年产20万吨玛钢件项目列入省政府“重强抓”重大项目,双汇、新希望、华美、大金风电、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5个项目列入市政府“重强抓”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居全市前列,可以说,当前我县项目建设势头十分强劲。
二是优化项目审批。根据产业政策、准入条件和节能环保等有关政策,帮助企业完成项目立项审批等手续。截至目前,已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45个、项目总投资29.4亿元。
三是强化政策资金争取。2019年,争取辽西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6个,争取资金总额3494万元;争取到飞地园区项目2个,争取资金总额1450万元,这些资金正在陆续到位,助力企业发展。2020年的项目也正在申报争取当中。
同时,为了拉动经济发展,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地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新增中央投资,通过加大投资、项目建设加快经济恢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记者:疫情防控期间为企业解决了那些问题?
李东华:实行“一对一”包保机制精准帮扶。副县以上领导、25个职能部门及部分乡镇包保35户重点规模企业,落实责任,两天一调一企一策,想方设法帮助企业纾难解困,为企业复工保驾护航,共渡难关。下发了《关于成立工作专班帮扶重点纳税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有关工作的通知》,建立帮扶135户重点纳税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工作专班,积极认真做好日常联系和服务工作。
截至目前,包保领导深入企业包保520人次,发放物资企业73户;防疫培训(发放宣传单)227户;解决食堂办证问题85户;复产容缺手续办理34户;解决企业隔离房问题80户;解决物流问题20户;推动银企对接22户;解决企业融资问题3户;为76户企业解决人员返岗问题,办理通行证1917个;帮助企业申报缓缴电费3户。
记者:那下一步工作计划是什么呢?
李东华:一是做到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继续落实企业员工疫情防控措施20条(第二版),对复工复产企业员工上岗实施“足底消毒、体温检测、健康登记、手部消毒”四步工作法。
二是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及综合协调。建立健全工业经济运行月报监测分析制度,对各行业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调度,及时掌握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注重质量和效益,对生产、质量、效益变动幅度较大的,及早研究,早做安排部署。
三是继续落实企业包保。深入规模企业进行调研,密切关注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对重点企业实行定期联系,强化要素协调,降低生产成本,跟踪协调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随时帮助解决问题,确保连续性生产企业以及有订单、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稳定和扩大生产。
四是做好“小升规”、“规升巨”培育工作。积极培育“小升规”、“规升巨”企业,定期对企业经营状况及主要指标进行动态监测,根据企业经营实情,权衡入规升巨量化标准,并在融资、人才、市场等方面为企业做好服务,推动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分劈研究,权衡入规时间,力争早日入规。
五是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企业技改升级。依靠科技力量,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工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促进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有实质性的提高。
记者:目前新冠肺炎防控的重点是什么?普通群众如何做好防护?
朱建秋:5月10日,吉林省通报舒兰市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并将其列为高风险地区,疫情防控的形势依旧是严峻的,一方面我们要外防输入,另一方面更要内防反弹,将应急防控转为常态化。做好常态化下防护知识宣传引导工作,引导群众树立个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意识,减少出入医院、车站、机场等人员聚集区域,降低不确定性风险。
普通群众首先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其次就是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减少接触传染源的机会,保持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记者:核酸和抗体检测有什么作用?
朱建秋:简单的来说就是“四早”: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能够尽早发现和确定感染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防止扩大传染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