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美妮
日前,彰武治沙精神干部学校党性教育课程在2020年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好课程观摩评比中斩获佳绩!
其中,段文刚的草原生态建设现场教学课题——《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离海最近的草原》荣获一等奖,翟忠龄、谢菲菲的彰武治沙精神课题——《人生抉择凭初心》《绿叶的诉说》荣获二等奖。参加评比的选手们围绕彰武治沙工作重点,将党的理论与典型事例完美结合起来,寓理于情,精心打磨,通过一堂堂“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生动党课,展现了新时代彰武人“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治沙精神和担当作为,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课程评审组各位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兴办治沙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治沙精神
一直以来,在省、市、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彰武始终坚持不等不靠、提前谋划、科学推进、真抓实干,深入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做大做强“治沙精神”党性教育基地。为充分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彰武治沙精神,着力打造服务党员干部开展理想信念和党性锻炼的综合平台,彰武县成立了治沙精神干部学校,并于2019年9月正式开班,旨在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弘扬传承矢志不移、永不退缩的红色基因,积极投身“山水林田湖草沙”美丽彰武实践,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治沙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领办学理念,以彰武治沙精神为立校之魂,以70年来几代彰武治沙人战天斗地、砥砺奋进的治沙实践为生动教材,通过短期教育培训的形式,提供教学菜单,根据受训单位需要,设计2-4天不等的教学课程组合。在整个培训教育过程中,根据党性教育的需要,结合十大现场教学点的具体情况,通过现场教学、专题教学、视频教学、拓展教学、体验教学、访谈式教学、事迹报告、激情教学八大教学模块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和作风教育、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和新中国史教育等内容。
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彰武治沙精神干部学校被评为“省直机关党性教育基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实训基地”和“辽宁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如今所创作的三堂课题又在此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好课程”评比活动中分别斩获一、二等奖殊荣。
今年,治沙学校已接待64班次、3433人次,包括省委党校春季中青年干部班、省(中)直机关选派干部示范培训班、市委党校青年干部班及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市直机关,各县区乡镇部门组织的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一场场的培训,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永葆政治本色。
打造绿水青山,建设生态彰武,勇立时代潮头
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也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
多年以来,彰武县委、县政府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带领全县人民迎难而上、甘于奉献、矢志不渝、勇于创新,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力筑牢全省生态安全屏障。彰武县作为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县,彰武人民在与恶劣自然环境长期斗争、实现“人进沙退”历史转变的数十年间,彰北大地上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共产党员不畏艰辛、英勇担当,在苍茫的辽西大地上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大漠风流”。
六十余载治沙造林,一代代彰武治沙人不仅为大地贡献了一片林海,在大漠风沙中铸起了一座绿色的生态丰碑,更以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大无畏精神,在攻坚克难中铸起了一座红色的精神丰碑。在推进绿色接力的伟大历程中,彰武历任领导班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生态建设规律,科学制定生态建设目标,不折不扣完成生态建设任务,涌现出许多防沙治沙的先进典型和光辉事迹。
抗风沙、保家园、筑屏障,凭借丰硕的治沙成果,我县先后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殊荣。在用沙方面同样荣耀加身,2016年,彰武县被授予“中国铸造用砂产业基地”,联信硅砂被授予“中国铸造用覆膜砂生产基地”、兆峰硅砂两项产品获十四届全国铸造博览会金鼎奖。
虽然我们身靠沙海,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用智慧变腐朽为神奇、变荒凉为财富,我们需要的只有一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并做好彰武治沙的思想支撑,不断充实彰武治沙精神内涵,让治沙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把防沙、治沙、用沙展现的更好,助推全县各项事业更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美好彰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