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邀请县司法局副局长王晓辉,请他给我们谈《民法典》哪些内容与我们息息相关。
记者:《民法典》的诞生可以说是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请您谈一谈《民法典》编纂的历史进程。
王晓辉: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等局部地区就制定实施了涉及土地、婚姻、劳动、财经等方面的法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制定实施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和有关户籍、工商业、合作社、城市房屋、合同等方面的一批法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商事法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先后制定或修订了一大批民事商事法律,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把编纂民法典摆上重要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经过5年多工作,《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记者:我们如何认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王晓辉:从高度看,《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彰显。《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色、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的颁布实施,对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必将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从深度看,《民法典》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法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以法典形式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并将其转化为法律上和现实生活中具有操作性、执行力和强制力的具体制度,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安全、稳定的法治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它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压舱石。从温度看,《民法典》回应人民法治需求,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惠民的人民情怀,蕴涵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对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实实在在写进法律条文中,镌刻在法典中,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彰显出人民立场和人文关怀,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记者:怎么理解《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王晓辉:《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记者:为什么说“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王晓辉:《民法典》调整规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记者:为什么说“实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王晓辉:《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记者:为什么要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王晓辉: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表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断涌现,也给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记者:怎样维护《民法典》权威?
王晓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重点要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加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具体来说,县乡两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要规范行政执法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严肃处理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人员。各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要加强民事司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要加强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和监督指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畅通司法救济渠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要充分发挥法律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要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通过社会力量和基层组织务实解决民事纠纷。
记者:如何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王晓辉: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
记者: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怎样发挥带头作用?
王晓辉: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