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佳莹 罗百艳
为全面构建“一点两线一面”的彰武治沙格局,打造辽西北生态屏障,在习近平总书记“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指示精神的指引下,我县擘画了“留住水、改良田、护生态”的柳河综合治理工程方略,本着治沙重治河的理念,启动实施了柳河综合治理工程, 9月14日,大冷镇组织村民到沈北新区稻梦空间“旱田改水田”项目区参观学习。
柳河是辽河中下游右侧的一条多泥沙支流,由于河流沿岸水土流失、风沙侵蚀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实施综合治理迫在眉睫。柳河治理项目其中5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暨“旱田改水田”项目选址在柳河上游的大冷镇、满堂红镇、冯家镇,涉及11个村。
大冷镇镇长刘希魁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县委县政府结合全县实际,谋划了“留住水、改良田、护生态”的柳河综合治理工程方略,大冷镇积极响应,全面推进“旱田改水田”项目。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改善大冷镇生产生活条件,留住闹德海水库资源,有效提高土地产能、增加群众收入,最大程度遏制沙尘、美化环境,恢复和维护河道自然生态,逐步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目标。
通过“旱田改水田”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防洪、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态景观。
大冷镇上三家子村村书记白光利说,“旱田改水田”项目的实施能够把附近闹德海水库的水资源留住,便于水利设施的优化配置;能够把青壮年劳动力解放出来兼顾其他行业,增加收入;能够增加湿地面积,使空气湿润清新,促进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日益改善;能够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乡村游、生态游等后续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通过“旱田改水田”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有力减少农地经营成本,增加农地经营效益,为农业机械化、产业化、集约化、智能化、规模化生产提供基础支撑,同时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大冷镇上三家子村村屯小组长张洪志说,看了“稻梦空间”后,很是震撼、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实施“旱田改水田”的信心。我认为旱田改水田后,我们农民在取得流转租金、打工工资及其他稳定收入的同时,不用再购买、维修农具,减轻了支出负担,在后续经营中,既可把年富力强的劳动力从田间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又可把居家赋闲的老龄劳动力组织起来参与轻便的农事活动,取得报酬增加收入。
通过到沈北新区“旱田改水田”项目区参观学习,大冷镇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村民对“旱田改水田”项目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大冷镇上三家子村村民王宝全说,今天我们来这参观以后,我感觉我们村也应该实施“旱田改水田”。一方面,“旱田改水田”符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能够改善我们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抽出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我感觉这真是一件好事。今天看的这个地方和我们那相似,回去之后我们也要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