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兴隆山镇花家村的北斗星花卉种植有限公司的切花菊种植基地里,一栋栋日光温室里大片的白菊花、黄菊花顶着花蕾株株挺立,工人们有的抹蕾、有的采收、切根、装箱等待出口日本、韩国---一派繁忙景象。
正在为鲜切菊抹蕾的赵家村建档立卡户陈晶敏在这个基地已经干了两年了,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每天工资90元,年底还有保底分红,今后的日子不愁了。
和陈晶敏一样,常年在这里打工的有30多人,季节性岗位用工120多人,多是离不开家的中老年妇女。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出口切花菊是劳动密集型设施农业,在采苗、定植、抹芽、采花、加工都需要大量人工,把基地建在村民家门口,这些人既能照顾老人孩子,还能有可观的的经济收入,一举多得。
北斗星花卉种植有限公司2018年落户我县兴隆山镇花家村,一期占地136亩,日光温室38亩,冷棚50亩,还有冷库等配套设施,年繁育切花菊种苗5000余万株,年产鲜切花1000余万支,实现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是省农科院与彰武县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也是东北最大的切花菊种苗繁育中心和出口切花菊产业基地。也是东北唯一集切花菊种苗繁育、鲜切花生产、成品花出口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企业采取全程托管方式,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管理、订单,并按利润收取管理费,其余全部用于扶贫。今年,基地带动周边乡镇4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平均分红800元,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就业收入达600余万元。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这家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物流中断,订单取消、种苗销售受阻,对切花菊种苗繁育及销售带来严重冲击,面对这种严重情况,省农科院花卉专家团队研究员刘树斌果断采取“平茬摘心”,保护母苗,增加种苗繁育基数等技术措施,确保后期种苗繁育数量,这种不放弃的技术措施收到了实效,确保了企业后期的种苗繁育数量,为今秋的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一项技术救活了一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