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改水田 旧貌换新颜

◇记者: 丁佳莹 张美汉


  1月 13日,记者在满堂红镇蘑菇村“旱改水”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的工作,现场成了一道美丽风景。

  自“旱改水”项目实施以来,满堂红镇全体包村、包屯干部和村组干部放弃休息时间积极入户宣传“旱改水”相关政策,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一户一策、因户施策,确保“旱改水”项目土地流转工作有序推进,通过旱田改水田,可以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水生态”孕育到“水经济”,有效扩充湿地面积、改善生存环境,进而提高农户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满堂红镇蘑菇沟村村民史廷军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虽然挨着闹德海水库但是地下水少,打不了井,遇到旱年,种地不下雨,收成就保障不了。还有,我们这一到春天风沙非常大,大风吹得种子都埋不住,气候也非常不好。这个“旱田改水田”工程把旱地改成水田,能湿润空气,给子孙后代留个好气候。尤其是我们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我们还可以另外打工增加一份收入,这个政策我们村民也非常拥护。我们村不少人都等着工程开工可以到工地干活,等以后种水田还能用我们出工,村上人也不用再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了。”

  满堂红镇全年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策略,以柳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大力研究部署并稳步推进“旱改水”项目,共涉及流转土地20978亩、农户925户。

  满堂红镇蘑菇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春丰表示:“实施“旱田改水田”工程,把我们靠天吃饭的贫瘠土地改造成可灌溉、产量高的水田,把水留在满堂红,是我们解决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最根本的解决方式,也是我们蘑菇沟老百姓求之不得的机遇。工程实施后,万亩的连片水田完成后,营造的湿地小气候,也能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一个本质上的提升。同时,这次工程用流转土地的方式,我们广大群众一点风险也不承担,大家还能还能抽出身子打工再挣一份钱,“土地流转+打工收益”形式能让我们老百姓稳定的增产增收,现在群众对“旱田改水田”工程非常拥护,非常支持。”

  满堂红镇已完成2个村“旱改水”项目土地流转意向书签字工作,还有两个村入户宣传和签字工作在有序进行中。

  满堂红镇党委书记王立伟对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信心十足:“柳河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开启了彰武生药治理新篇章,将柳河水引入两岸,将旱田改为水田,五万亩水田就是五万亩湿地,以水含沙,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引水上岸可以改变十拿九旱靠天吃饭的历史。目前,我镇已完成入户征求意见,外页地块实际侧量,临时占地补偿等工作,该项目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我们也是农民农民你到土地流转收入的基础上,帮助农民研究务工,养殖等后续产业,实现收入持续增加,预计,月末土地流转资金补贴发放完毕,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据了解,目前满堂红镇投入主要机械设备挖机10台、自卸汽车9辆、铲车3台;投入现场施工人员40余人。截至2021年1月13日,完成表土剥离工程量6100m3,土方开挖工程量82150m3,石方开挖工程量16900m3,剩余土方开挖工程量约4000m3,剩余石方开挖工程量约23000m3。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