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就业“组合拳” 织密就业“保障网”—— 彰武县人社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服务中心主任侯振国

  

微信图片_20210124130552.jpg


  本刊邀请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服务中心主任侯振国,他将围绕我县就业脱贫工作的相关话题,与我们进行互动交流。

  记者:就业是民生工程,更是脱贫的重要载体。2016年以来,我县的就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明确成效,广大群众反响非常好。下面,请侯主任介绍一下,截止目前,我县就业扶贫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侯振国:2016年以来,我们人社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结合广大群众实际,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就业扶贫成效显著。五年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人数从2016年的3082人,2017年的3503人,2018年的3883人,2019年的4181人,到2020年的6390人。就业人数翻一番,就业率、纯收入稳步提高。可见,就业是帮助建档立卡户增收最有效、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

  记者:在就业扶贫工作中,咱们人社部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侯振国:为做好我县就业扶贫工作,我县人社部门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多措并举,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一是科学谋划,就业扶贫体系更健全。在全力实施县委县政府“41115”工程,大力开展“四增到户”行动的基础上,我们人社部门制定了《彰武县就业扶贫行动方案》,明确了我县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措施保障,为切实做好我县就业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固本强基,就业扶贫基础更扎实。在就业扶贫工作调查研究上,以各乡镇扶贫办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情况为基础,依托各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开展深入地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全县贫困劳动力数量、分布、基本信息等情况。建立贫困劳动力实名制就业信息数据库,实行每周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精准掌握就业扶贫工作现状。在就业扶贫工作宣传引导上,扶贫先扶智,授鱼又授渔。广泛宣传“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技在手,就业无忧”等理念,引导贫困劳动力树立就业脱贫的观念,积极宣传就业扶贫工作中的典型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县人力资源市场和彰武融媒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发布网络招聘大会51期,为县内外724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在全社会营造主动就业、积极创业浓厚氛围。

  三是有序提升,就业扶贫培训载体更丰富。在充分调研贫困劳动力技能需求和就业意愿的基础上,依托市场需求和产业项目,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行“线上+线下”双线培训策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截止目前,已开展果树种植、畜牧养殖、月嫂、家政服务、焊工等专业培训48期,覆盖2245人次,切实提高了贫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仅实现了贫困劳动力从“靠力气打工”到“凭技术赚钱“的转变,也让其对就业岗位更有底气,对脱贫攻坚更有信心,对美好生活更有盼头。为实操训练,采取“媒体+电商+基地”形式,通过“直播带货”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作为精准扶贫的新业态,电子商务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商贸流通、带动创新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动力。

  四是倾心服务,就业扶贫平台对接更精准。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多层次搭建用工对接平台,开发用工岗位。有针对性地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五年来,累计举办29场大型劳务交流洽谈会,参会企业1065家,提供就业岗位74000个,入场求职人员35500余人。2017年以来,“辽宁省就业帮扶彰武县专场招聘会”连续四年在我县举办。2020年,举办8场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参与的招聘企业165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入场求职者达38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325人。

  五是面对疫情灾情,逆向而行促劳动力务工。疫情期间,分别对经济开发区、山东、大连、杭州等地开展“点对点”对外输出和就近就地服务10批次,安全输送农民工2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9人。面对今年我县70年未遇的旱情,先后在后新秋、冯家、哈尔套和五峰镇举办4场“抗旱减灾就业援助暨返乡留乡农民工专项行动”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312人。8月10日晚,举办阜新市人社系统抗旱减灾就业援助专场晚会,来自市内外13家企业提供岗位需求1493人。

  记者:在就业扶贫工作过程中,人社部门都落实了哪些扶持政策?

  侯振国:近五年来,特别是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县人社部门不断压实工作责任,积极作为,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就业援助,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按照市关于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方案,对由于家庭原因(因残疾或照顾病患)无法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经核实上报,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施公益性岗位安置促进就业扶贫一批。目前,我县已安置750人上岗就业,托底安置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切实织密兜底贫困群众就业“保障网”。

  二是创新途径,兜底贫困家庭毕业子女。为深入推进建档立卡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通过调研摸底、跟踪指导、信息推送、事业编招聘和公益岗兜底安置等措施,推进毕业生就业援助促进就业扶贫一批,确保我县从市返回未就业114人全部实现就业。近两年,连续兜底安置贫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5人。招录乡村振兴人才计划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28人。

  三是落实政策,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申报就业创业扶贫载体17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54人,已认定就业创业扶贫载体7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8人。落实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20人,补贴资金2万元。落实吸纳建档立卡户企业以工代训补贴10家106人,补贴资金42万元。落实企业吸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岗位补贴2.13万元,社保补贴0.77万元。

  记者:2020年,我县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2021年,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作为人社部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计划?

  侯振国: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这一目标,在巩固广大群众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坚持“四不摘”、“九不变”,在完善就业机制上下功夫,在激发内生动力上想办法,使想就业、想创业者有其业、乐其业,不断巩固拓展就业扶贫成果,有序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一是以加快经济发展为着力点,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小微企业发展、网络创业促就业等方面,创造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推动就业扶贫工作。

  二是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整合多方资源、树立培训品牌、突出重点,大力提高贫困劳动者素质,增强职业技能培训质量。

  三是以完善就业机制为重点,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树立外出务工典型。

  四是以推动政策落实为重点,积极宣传《阜新市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积极推进文件中关于积极开发就业和见习岗位、发展就业创业扶贫载体、鼓励开展以工代训、支持创业扶贫、大力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加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力度、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等七个方面就业扶贫政策落地,尤其是针对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就业创业扶贫载体以工代训、有组织劳务输出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的落实,推动我县就业工作深入开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