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扶贫路 最美扶贫人——丰田乡杏山村第一书记张金文

张金文3.jpg

 



  张金文,1963年9月出生,2016年3月,被市税务局选任为驻丰田乡杏山村工作队的专职扶贫队员。2018年3月,进驻杏山村任第一书记。五年来,在市税务局和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他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立足杏山村实际,牢记组织重托,不忘初心使命,严守纪律,认真履职,与乡村广大干部群众一道,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他也成为杏山村班子的好帮手,老百姓心中的最美扶贫人。

      在五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中,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厘清工作思路脉络,让他在落实帮扶工作中掌握了主动权。他认为调查研究,把握情况,找准问题,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大前提。杏山村位于丰田乡最北部,现有11个自然屯,703户,2063口人,现有建档立卡户145户,232人。2016年他来到村上时,杏山村村部破旧,村路泥泞,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民民心不齐,是全乡的落后村。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为了尽快熟悉环境,转换角色,他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从书本中学,不断涉猎乡村工作知识,熟悉工作线条,掌握工作规律。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针对农村工作实际,他就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通过两个多月的潜心调研收集、归纳和总结,形成了近6000字的《如何认清形式明确职责 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他的这篇调研报告在全乡干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他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互换并地、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建档立卡户项目入户、危房改造和日常信访工作中去,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杏山村“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的“五有”“五好”目标,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为做好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调研工作期间,他曾遇到坎坷和阻力,有的老百姓说,“你最好小心点,有些村民的思想是很转变的。”但是,他坚信,只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就一定能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有句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抓班子、育后备、建制度,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张金文上任第二年,原村党支部书和村主任因事因病离职,仅有的村治保主任、村会计和妇联主任,没了主心骨,工作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村班子战斗力不强。面对这种状况,他积极入户走访,广泛征求意见,协助乡党委选人,最终确定了一名群众公认、公道正派、年轻有为的复员军人党员王宇鹏作为村书记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解决了村党支部选人难的问题。平时,他也经常与王宇鹏就如何加强党员管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提高村民素质等问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及时进行提醒引导。王宇鹏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很快进入了角色。作为第一书记,他坚持吃住在村,解决了下得来、蹲得住的问题,而且正确处理指导与领导的关系,解决了与村两委成员之间要处得好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尽责不越位,倾力办实事,着力谋长远。2019年9月底,杏山村成功地建起了新的党支部领导班子,2021年初,村“两委”换届工作也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村班子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各项工作起步稳,开端好,一改过去被动落后的局面,使杏山村的“两委”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驻村以来,张书记把脱贫致富促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16年工作队驻村,针对该村到处是土路的现状,从硬化屯间路着手,他帮助村上协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53万元,修建了6公里水泥路,全村11个自然屯主要街路实现了硬化靓化,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村民人车出行难、农副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得到了百姓的一致褒奖。2018年,他正式入驻杏山村,有三个屯的群众向他反映,“张书记,我们屯的路也需要修了。”他耐心和群众解释,已经列入村级修路规划。2018年下半年到2020年初,他和村干部经过多方奔波协调和努力争取,村上在交通部门的支持下为杏山村其他三个屯修建了2.5公里的水泥路,群众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驻村工作期间,他多次与村“两委”对建档立卡户房屋进行全面排查。通过排查发现,进入2018年,全村152户建档立卡户有 20余户房子破旧,存在安全隐患。7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易井山左手残疾,家境十分困难,两个女儿远嫁,老伴也因病离世了,原来的老房子破旧不堪,索性投奔了大女儿,离开杏山村多年。后来大女儿得了癌症,他只能又回到了杏山村,寄居在弟弟家。看到别的危房建档立卡户的房子都进行了改造,老爷子着急了,就找到了张书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劝老人家别着急,等他把政策摸准了给老人答复。他说,“这个事我去和乡里沟通,一定要给老易头服气。”他经过各方协调,2019年成功地把易井山的危房列入改造计划,2020年5月,60平米的新房建起来了,老易头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也感谢张书记帮我。”

      水是万物之源,杏山村新窝堡屯没有自来水,老百姓自家院落的井水水质不好,安自来水始终是老百姓的一个心愿。张金文驻村后,到各家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和村“两委”成员一道向县、乡两级政府部门反映。2020年,乡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到杏山村新窝堡屯进行了水质化验、点位测量、打深水井、安装自来水管路和设备,使该屯的饮水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驻村之后,张金文经常骑着自行车深入村屯。有一天,他来到前王家屯,一伙村民喊住了他,指着路旁一片树草丛生、坑洼不平的闲置地块说,“张书记,你看这地方能不能利用一下?”他询问该村民有啥好法子,村民们都说:“咱们前王家6个屯没有一个广场,看人家晚上大秧歌扭得那个欢,我们眼馋啊!”村民们的话深深触动了他,他几次查看地形地貌,认为村民们的建议可行。于是他就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反复论证文化广场建设方案,还和老书记多次到相关村民家,协商解决占地问题,并紧锣密鼓地筹措资金15万元,历经半年多时间,于2019年8月建成了1800平米的王家文化广场。后来,他又多方争取资金3万元,分别为杏山村两个文化广场安装了15米高、360度照明的LED高杆灯。每到夜晚,两个广场热闹非凡,大秧歌争相媲美,满足了村民们健身娱乐的愿望!

      自从2016年工作队驻村后,每年都为村部解决冬季取暖用煤问题,还陆续配齐了电脑、打印机、桌椅等日常办公设备,多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等,总价值达12万元。全市税务系统党员干部还通过慈善总会,为贫困户捐款6.8万元。

      他认为搞好团结,保持稳定是乡村发展的环境保障。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群众对低保评定问题反映强烈。低保问题不仅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而且是反映村干部公信力的问题。2020年,他抓住低保申报的有利时机,严把低保评定标准,规范评定程序,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逐一审核、征求意见;在村内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因不符合标准取消低保评定资格人员,逐户入户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严密的申报评定程序和耐心细致的工作,2020年的村低保申报工作进展相当顺利,为全部符合申报条件的群众办理了低保,赢得的群众的认可,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

      他也十分重视如何解决群众纠纷问题。针对该村宅基土地、债权债务、家庭邻里纠纷等引发的矛盾问题较多的实际,他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坚持多做疏导心理、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综合运用教育、行政、调解、司法等手段进行化解。三年来,已成功处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百起,达到了在加强沟通、理解、信任中维其权、顺其气、聚其力的目的。

       要想富,搞好生产是条路。张金文深知其中的道理,他首先针对该村特色产业项目少的实际,从建立花生种植示范基地着手,与“阜新鲁花集团”达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意向,于2017年初,签订了500亩的“鲁花18号”种植和保底价收购合同。2017年春季,辽西、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市局资助5万元帮助抗旱渡难关,确保了500亩花生当年实现预期收益。在他与乡、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底,占地10亩,年收益近20万元的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落地杏山村。他还针对该村养殖基础雄厚但科技含量低的情况,从强化技术培训着手,聘请高级兽医师为村民进行养殖专业技术辅导,还帮贫困户协调1000多只鸡雏发展庭院经济。进入2020年,村集体建起了占地600平米、存栏300头的肉羊养殖厂。村肉羊养殖厂在尊重建档立卡户意愿的基础上,为其代养扶贫羊。2019年,乡政府动员全乡建档立卡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芝豇,并给予先期免费提供种子等优惠政策。种植芝豇最保守的亩产量也在200-300斤,成本最多也就300元,怎么算账都比种植玉米等其它农作物赚钱多。但种植芝豇确实比较操心和辛苦,一部分老弱病残户不愿意种。这时他就挨家挨户去做工作,耐心和大家算经济账,算细账。这么好的政策为什么不利用,就是雇工种也挣钱。侯家屯有四个儿子的86岁的建档立卡户訾玉林说,“我这年龄真是干不动了,好政策我也不享受了,感谢政府了。”张书记说:“你必须享受政策,把地腾出来,到时候我来帮你种。”经过几番反复耐心的工作,终于感动了一部分建档立卡户,当年全村建档立卡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芝豇140亩,总产值22万余元,亩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建档立卡户都享受到了种芝豇的甜头。

      在五年的扶贫工作中,张书记也总结了村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在组织建设方面。新的村党支部班子刚刚建立,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在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工作程序上还有待规范。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问题依然存在,党员的带头作用发挥还不够突出。在经济发展方面。杏山村仍然存在集体经济项目、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在社会管理方面。该村精神建设、道德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在某种程度上,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

      五年时间过去了,如今的杏山村村部已扩建一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观,新的“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建活动基地和村民议事场所宽敞明亮,现代化办公设施一应俱全,养殖、种植业持续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陆续上马,土地流转科学规范,建档立卡户全部销号,乡村振兴开始起步。村民们终于有了结论,“原以为驻村工作队和下派第一书记是搞形式、镀金的,没想到张书记一来,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转变了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有这样的好干部,是我们杏山村"两委"和老百姓的福气!”

      五年多来,他驻村工作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护与支持,他本人也被评为2019年度“彰武县脱贫攻坚工作优秀第一书记”。在与张书记的交谈中,他说:“感谢组织对我的认可,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他还说:“面对组织的肯定,群众的信赖,我会倍加珍惜、倍加努力,用一个为党工作多年的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为杏山村振兴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的第一书记。”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体驻村干部的心声。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扶贫人,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知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所在单位的信任与尊重,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信任与尊重,也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与尊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