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虽然室外天寒地冻,但兴隆堡镇春利车厘子有限公司的樱桃种植基地内却春意盎然,负责人介绍,过了正月,本地的樱桃就可以成熟上市了,喜欢吃樱桃的市民可以约起来,一起去品尝一下本地的大樱桃。
说起樱桃,大家就会想到大连。不过近几年,我县的樱桃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走进位于兴隆堡镇的樱桃栽植基地,拇指大小的樱桃已经挂满枝头,再有半个月,就可以成熟上市了。
彰武县春利车厘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广凯兴奋地和记者说:“现在产量最多的一束能接六七十斤七八十斤,平均我们树的产量没有达到特别理想的程度,还没丰产,平均一棵树能结二三十斤,我们现在估计这个园区能有15万斤左右的产量。新年受疫情影响,销售价格不确定,正常应该是在50块到70块左右,平均。高的话可能卖到八九十。”
孙广凯是地道的大连人,2016年,在当地采用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的方式、大力度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的鼓励下来到彰武,经过一番考察,分别在兴隆堡镇和双庙镇投资修建了两个樱桃产业园区。
提到在彰武栽培大樱桃的优势,彰武县春利车厘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广凯侃侃而谈:“第一个是土壤的优势。彰武县的土壤全部是沙壤性土壤,全部特别好,适合大樱桃的栽培,第二个是气候的优势。气候两头都有优势,秋天。老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降温早,树的休眠就早。我们的升温也早。等到开春了以后。这样我不是很冷。两头温差大,所以樱桃的口感就好。第三个优势是战五,这个地区的空气比较干燥,很少有裂果。所以它的商品性很高。”
企业落地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园区不仅很快投入生产,还与农科院结为帮扶对子,移栽过来的樱桃树很快度过适应期,如今,有三分之一已经进入丰产期,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孙广凯介绍,还要在保温上做文章,让彰武的樱桃质量有质的提升,迎接游客的到来。
春利车厘子有限公司落户彰武,不仅带动了当地种植结构调整,还注入扶贫资金,在为当地贫困户分红的同时,吸引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实现就业收入的同时,也培养了一部分乡土技术人员。
兴隆堡镇镇长胡文奎对项目的发展充满期待:“2018年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三年来,已经累计产生扶贫效益100多万元。全镇1000多户老百姓从中受益。这个项目是我们兴隆堡镇,乃至彰武县的一个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