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由于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因此东北野战军决定先集中兵力攻克锦州。

  为了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国民党一方面调动关内部队和沈阳主力增援锦州,一方面靠空中优势疯狂轰炸我军西线铁路、公路,妄图切断我军后方运输线。在国民党飞机的猖獗轰炸下,我军的军火列车先后有8列被炸。军火不能运送到前线,而锦州战役即将打响。

  此刻,弹药成了决定敌我双方胜败的关键。如果没有弹药补给,不仅总攻锦州化为泡影,国民党在整个东北所处的败局也将发生逆转。

  9月25日夜,在哈尔滨大和旅馆208房间内,东北野战军总部、东北铁路总局首长,接见了时任西满铁路局昂昂溪机务段司机长的范永,并向他部署了一项特殊而又万分艰巨的军运任务:趁着敌人大轰炸后出现的一段空隙,把一列军火秘密运上前线。

  1948年9月28日6时15分,由昂昂溪机务段人事股长穆成斌、司机长范永等16人组成的包乘组,驾驶着3005次列车出发了。这16人中除一名积极分子外,其余全部是党员。临行前,3005次列车成立了临时列车党支部,并集体宣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把车开上去!”

  29日晚,当列车到达郑家屯站时,齐齐哈尔管理局局长黄锋部署了列车的运行方案,因为列车再往前行就将进入敌机的重点轰炸区域,所以列车白天必须待避,夜间才能行驶,而且运行中不能开灯,机车不能露出任何光亮。

  当晚,列车从郑家屯站出发后不久就遭到敌机的空袭,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全列车共挂有32节车箱,其中有8车是炸药、22车是榴弹炮弹和火箭炮弹。如果不幸被敌机的一发子弹击中,后果不堪设想。危急时刻,铁路附近的公路上突然出现了许多汽车灯光,敌机的注意力立即就被吸引过去了。看着公路上的汽车被敌机炸得火光冲天,列车上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是部队的汽车兵在用自己的牺牲掩护列车安全运行。                 

  9月30日4时50分,列车到达彰武县境内的阿尔乡车站。

  由于前方的铁路被敌人炸毁,列车必须要在阿尔乡站等候。此时前方的章古台站、后方的甘旗卡站仍不时传来敌机炸弹爆炸的声音。负责押运的解放军战士和包乘组的同志们为了不让敌机发现列车,立即把列车分散成13处,并用树枝伪装机车,远处看去,伪装后的列车就像一小片树林。而就在这一天中,敌机在阿尔乡站上空巡视了五六次,却始终没有发现伪装后的军火列车。而此刻前方的彰武县城已被炸成一片火海,两台机车被毁,12条线路只剩下了两条。

  10月1日凌晨,列车到达五峰站,他们按计划将列车分散在站西两座山间铁路上隐蔽。此前,大郑和新义线各站铁路职工已接到上级命令,要积极为这次列车安排隐蔽处所,协助列车搞好伪装。当范永与当地群众一说,大家立即响应,仅用40分钟时间,4000捆高粱秸把机车遮盖得严严实实。机车经过伪装后,远看像是个大秫秸垛。早上7时左右,2架国民党飞机飞到五峰上空,盘旋两圈后开始低空飞行,机翼上的国民党徽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敌机却没有发现目标。下午,又飞来2架敌机,由于机车伪装得好,仍没被发现。而彰武、通辽等车站都遭到敌机的狂轰滥炸。

  天黑后,当列车准备起车时,麻烦突然来了,列车的水箱里只剩下了“一锹水”(一尺半深)!偏偏五峰车站又没有上水设备,此时列车距前方车站新立屯站还有40公里。这“一锹水”能让列车维持到新立屯吗?谁也没有把握。3005次列车临时党支部果断决定,立即向当地百姓借水桶,挑水给机车补水。在五峰车站职工的帮助下,包乘组的全体同志和押运的解放军战士一齐动手,用借来的几十副水桶,挑的挑,抬的抬,从当地仅有的三口水井中取水给机车上水。看着机车水箱的水位一厘米一厘米地上升着,这些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和寒冷,在他们的果敢和努力下,列车终于又发出了轻快的轰鸣声。此时的范永虽然专注地驾驶着列车,但他一直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利用好这点水,将车开到新立屯。”一遇到下坡,范永就关汽,以便节约用水。半夜时分,列车到达了新立屯站。

  列车继续前行,直到10月2日清晨, 3005次秘密军火列车终于安全驶进了目的地——清河门站。

  当3005次列车出现在清河门车站时,军民欢声雷动,车站站长李宗发带领全站员工配合解放军战士,仅用40分钟就卸完了1700吨弹药。这1700吨前线急需的弹药,让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如猛虎添翼,为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为表彰3005次列车为攻克锦州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东北行政委员会给3005次列车包乘组全体人员立集体特等功;第四野战军赠给包乘组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赠给:3005次英雄列车”。

(刘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