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月27日,对于阜新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随着一声清亮的汽笛声划破天空,从打虎山(今大虎山)开来的第一列火车轰隆轰隆地驶进彰武站。阜新地区通了火车,同时也孕育了阜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随着北宁路“打通”(打虎山至通辽),支线铁路通车,彰武成立了铁路机务段。而这时候的中共唐山地委直属沟帮子铁路党支部为了扩大影响,团结工人,积蓄壮大革命力量,于1927年4月先后派出两名党员到彰武铁路车站工作,以公开的社会职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他们一位叫李家晓,一位叫程海华。不久,党员张振福也从锦州来到彰武。
张振福是河北省丰润县郑八庄人,为人正直,好打抱不平,操着浓重的唐山口音。他在俄国煤矿当过华工,参加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因为张振福会讲俄语,还时常给工友们讲“十月革命”的故事,因此工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俄国张”。
1928年4月10日,一个来自沟帮子铁路的名叫欧阳强的工人,把李家晓、程海华和张振福召集在一起,神情庄严地说:“经过党组织考察,认为你们三名党员同志在彰武机务段已经站稳了脚跟,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我代表党支部批准你们秘密成立党小组。”从这一刻起,三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原来,这个操着广东口音的欧阳强,是中共唐山地委沟帮子铁路支部书记。
彰武铁路党小组作为阜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李家晓任党小组长,张振福负责工会工作。从此,阜新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彰武铁路点燃。
彰武铁路党小组的建立,在阜新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阜新地区的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彰武工人阶级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由零散的自发斗争进入有组织的自觉斗争,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支骨干力量,为工运、农运、学运、武装斗争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彰武铁路党小组尽管在当时历史舞台上还很弱小,但是因为有科学理论的武装,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根本利益,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昭示着光明和希望。
在彰武铁路党小组发动的革命斗争影响下,日伪统治时期,阜新地区铁路工人采取各种方式同反动当局进行斗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很多铁路工人参加了八路军,走上革命道路。
为了更好地留存这段红色历史,弘扬开天辟地的建党精神,2017年8月,在彰武铁路党小组原址上,彰武县建立了阜新地区第一个党小组纪念馆。
整个展馆分四个部分展示了90多年来,彰武从第一个党小组创建到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奋进与向前,分别是马列主义在东北的传播、东北各地党组织的建立、阜新地区第一个党小组的成立和彰武革命先行者。
(张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