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的传承 生活的强者
王丽秋同志是一名小学老师,是二道河子乡太平河村杨家的儿媳,她知书达理,孝老爱亲,照顾家庭,教育女儿,教书育人,任劳任怨。
她家是一个三代同堂的传统之家,有公公婆婆、丈夫和一个健康聪明的女儿。她结婚后和公公婆婆一起住,公公、婆婆身体不好,一直都是她照顾的多。婆婆患有糖尿病、老年痴呆,还患有严重的腰脱,根本照顾不了自己,更别提照顾孩子和操持家务了。
公公有脑血栓,一只胳膊动不了,一条腿形如木棒,两位老人都需要有人照料,丈夫忙于上班,只能早晚照顾照顾老人,孩子尚小,这就是一个农村家庭的现实。因为两位老人身患重病,从2002年起老人饱受病痛的折磨,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个善良、朴实、贤惠的儿媳,让两位老人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公公瘫痪了,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没有怨言,和丈夫一起无微不至的照顾着。鸡蛋糕、小米粥成了老人常吃的食物,在老人病重期间,要喂食,这成了儿媳的主要任务。大小便不受控制,洗洗涮涮的活自然也落到了她的肩上。她细心的照料,为他们洗脚,擦身体,累的满头大汗,为了给老人增加营养,给老人炖牛肉、熬鸡汤,为了方便老人看病,她学会了开车。2012年公公去世了,留下婆婆一人,老人的痴呆更重了,大小便失禁,她依然一如既往的照顾着老人。
为什么一个年轻的女性,会有这样的耐力和品格,从一个邻居的口中得知,她的奶奶在75岁时搬到了她的父母家,因为老人与她的四个婶娘不和,奶奶在她的父母家一住就是二十年,老人于95岁去世。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培养出了一个孝顺、贤惠、品学兼优的女儿。在阜新师范毕业后,王丽秋步入了教师的行列,开始了她教师生涯。她在照顾公婆的同时,还要照顾女儿,更为重要的是班里还有30多个学生。写教案、批作业、辅导学生、家访、照顾家庭都是她要做的工作。她家的灯总是最早一个亮起,最后一个熄灭。没有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付出怎能有收获,多年来,她被单位授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她作为母亲,在照顾孩子生活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才的重任。丈夫工作忙,但依然抽时间来陪伴女儿,而且他们还以身作则,要求女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用行动教育女儿,感染女儿。女儿从上幼儿园第一天起,表现一直很好,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深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喜欢。
结婚二十几年来,她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在她默默地付出了真情和爱心的同时也得到了丈夫的关爱、老人的感激、邻里的夸赞以及大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