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是教育方式的新变革,更是教育宗旨的再突显。落实好“双减”政策,实现三年目标,是教育系统的千钧重任。实施“双减”政策半年来,彰武县教育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态,坚持校内校外双向发力,重点推进、综合施策,营造了浓厚氛围,形成良好开局。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8所。全县幼儿园72所,培训机构41个。工作伊始,教育局在彰武县“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设立办公室,组建四个工作专班,校内校外同时发力,打出一套“双减”落地的组合拳。
“双减”政策实施,校外整治是重点和难点。
县教育局实行网格化管理校外培训行为。同时设置包保员、巡查员,组建联合执法队,先后实施四次专项行动,开展大排查、大整改,整治隐形变异,清理‘地下’违规培训,多措并举,疏堵结合,先后取缔18家校外培训机构,9家无证无照幼儿园。查处5家违法违规培训行为,拆掉26家不合规定的牌匾,清理违规广告50余处。29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退出培训市场,压减率实现100%。学科类培训得到全面整治,非学科类培训严格监管。目前,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1家,共有学员421人,教学教辅人员20人。看护班26家,共有接受看护服务学生?394名,工作人员33名。这些存在的机构,列入市场局常态监管,严禁从事学科类培训。教育局组织基层学校对29所公办幼儿园、43所民办幼儿园实行日常监管,严禁出现小学化倾向。
落实“双减”集约高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落脚点。
教育局提出了“向教育教学管理要质量、向作业管理要质量、向课后服务要质量”的基本思路。
向教育教学管理要质量。一是抓好教师发展,补充教师编制20人,缓解学科结构缺编情况。二是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课堂,完成听评课任务20节,教育服务中心教研员进驻学校,全学科听课调研100节,充分调动各校搞教研,推动教师成长;三是补齐“体育、美育、劳动”课程短板。丰富体育形式,双庙九年制学校篮球操、后新秋学校踏板舞、大冷学校蒙古舞为体育教育注入新活力,“足球校级联赛”,为足球在校园推广提供新动力;突出以美育人,与沈阳音乐学院、辽宁省合唱协会搭建美育帮扶平台,组建教师合唱团,发挥引领作用,组建30个学生合唱团,打造彰武特色美育;整体规划劳动课程,建立劳动清单,布置劳动作业,各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劳动周,学生在劳动中合作交流、体会成长。
向作业管理要质量。成立“作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作业批改指导组”,坚持“压总量、控时间、提质量”的作业原则,多次入校调研,围绕“小学书面作业不出校、初中作业不超时”的目标,对作业设计质量、学生完成质量、教师批改质量进行指导评估。个性作业、分层作业、特色作业相应而生,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索、创作,老师一次次情感评价如春风化雨般沁润孩子们的心田。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热情和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向课后服务要质量。全县2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开通5+2模式课后服务。参与教师2168人,占在职教师总数的80%。参加学生22642人,占学生总数的95.2%。各校共开设10种学科类作业辅导,45种体艺等特色活动,其中轮滑、足球、篮球、书法、绘画、手工、舞蹈、器乐、棋类等社团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落实“双减”五项管理,提高家长认知是关键点。
举办家长学校,转变家长教育评价观念,成为“双减”工作的利器。全县成立家长学校28所,服务站点76个,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本学期家长学校开课466节,线上432节,线下34节,实现“双减””“五项管理”、“全面发展”政策、理念全面知晓。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劳动、运动和才艺的表现,对标五项管理,对孩子有效监督。
创区域特色,打造彰武“双减”工作新亮点。
“矢志不移、 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治沙精神,是彰武的特色文化符号。县教育局强力推进治沙精神进校园,注入德育工作新内容,打造”双减“工作彰武新格局。组织各校开展“学习时代楷模 弘扬治沙精神”主题升旗仪式,观看《彰武治沙精神》宣传片,印发《彰武治沙精神教育读本》,治沙精神校本课程在全县学校推广。举办全县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营员“绿水青山——大漠风流行”研学之旅,为彰武的学生注入治沙精神的奋斗底色、感恩情怀和使命担当。彰武的“双减”工作初见成效,积累了经验、建立了制度体系,更坚定了信心。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我们将坚定三年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巩固工作成果,书写彰武教育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