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4月9日上午,西六家子九年制学校举行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以此检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组织协调和处置能力。
在学校日常防疫工作的演练,模拟某名学生在进入校门时测量体温超过37.3℃,由值班领导立即送入临时隔离室,卫生保健老师(杨红)用水银体温计对其复测体温,并询问其可能流行病史(“四问”:一问发病前 14 天是否有重点疫区居住或旅行史;二问发病前 14 天是否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三问发病前14天是否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四问是否有境外居住、旅行史或与境外人员接触史等),做好记录。如无流行病学史,由学校保健教师(杨红)联系班主任,通知家长带孩子到发热门诊就诊,其他学生继续上课,隔离室消毒。保健老师(杨红)做好登记。如果有流行病学史,由保健教师(杨红)马上上报应急小组(包青福 )启动应急预案,由应急处置组立即上报乡镇防疫部门,县教育局和县卫生疾控部门。由综合协调组通知师生限制活动,及时通知家长和拨打120电话,在防护措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由保健老师(杨红)配合120医护人员转运至邻近发热门诊。学校在卫生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临时隔离室及 5 米范围内环境进行消毒。同时告知学生家长待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消失后,携带医院出具的医学证明,经过学校复核确认登记方可返回学校。
模拟校内出现可疑症状(发热、干咳、咽痛、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的师生员工,学校保健教师(杨红)第一时间为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送隔离观察室(一人一间),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做以下处置:一是由保健教师(杨红)对发热人员进行水银体温复测,询问其可能流行病史(“四问”:一问发病前14天是否有重点疫区居住或旅行史;二问发病前14天是否与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三问发病前14天是否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四问是否有境外居住、旅行史或与境外人员接触史等),做好记录。二是如无流行病学史,班主任立即拨打家长电话,由家长送学生至发热门诊就诊;学校及时与家长和医院保持信息沟通,根据孩子确诊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原则上不影响其他正常教学活动和正常工作开展,保健教师(杨红)做好登记。三是如果有流行病学史,学校应急组立即报告县教育局和疾控部门。学生(教职员工)及时通知家长(亲属)和拨打120电话,配合120的医护人员,转运至邻近发热门诊,及时安排就诊。当疑似症状病例离开后,对停留过的场所及时通风,在没有明确的诊断结果前,场所内人员限制在原场所活动,尽量不要离开,等待疾控部门做进一步处置。学校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等应急处置,消毒由(常成峰)负责。四是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室被观察期间禁止离开房间和相互探访。被观察者的呕吐物、腹泻物、垃圾、接触过的物品及时、严格消毒处理。一个隔离观察室只安排一人。在隔离室留观期间学校严格按照县卫健疾控部门的具体指令要求,全力落实防控各项措施。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做好相关处置工作。五是可疑病例离开隔离室,学校立刻对隔离室进行消毒处理。有流行病学史的可疑病例离开隔离室,学校在县卫健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隔离室进行消毒处理。
整个演练过程各部门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取得了较好效果。这次演练充分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检验了当校园出现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让校园疫情防控屏障更加牢固,切实保证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