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丹
“北纬42度,彰武,
壬寅虎年4月11日,成了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新冠病毒,悄然而至。
正值春暖花开,恰逢春夜喜雨,
疫情的出现,瞬间打乱了田野里植树那忙碌的旋律,
也立刻叫停了刚要解封户外运动舒展的行人。
很突然,却没有人惊慌,
很急切,但没有人埋怨。
‘指挥部’连夜启动预案,急而不乱,有条不紊,
顷刻间,
城乡一下就静了下来。
县委、政府那响亮的集结号,
就是我们的信心和底气!
党员干部志愿者都冲在一线,
黎明之前,把防控要求传进家庭和楼院……”
这是4月12日清晨众多彰武人手机微信中流传的一首诗,《致抗疫中的彰武人》。小诗不算长,却真实反映了疫情袭来的真实情景。
快、快、快:反映迅速,动作果断
2022年4月11日,彰武县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症),是在域外返彰人员例行排查中发现。同日第一时间对其妻子和女儿进行集中隔离管控。4月12日,在集中隔离场所例行核酸检查中发现其两位家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初筛阳性。3人均在第一时间被转运至市定点救治医院开展规范诊治。
疫情发生后,市、县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市防指提级管理,总指挥、副总指挥带领专家团队第一时间赶到彰武,开展疫情应急处置的现场指挥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快速流调溯源,彻底隔离管控。市、县两级指挥部第一时间派出由公安和公卫专家组成联合流调尖兵队伍,对确诊病例及初筛阳性人员开展扩面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省防指“规范隔,隔彻底”的要求,将所有密接和次密接都闭环转运至指定隔离宾馆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针对引发本次疫情的重点职业人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铁路司乘等从业人员及其亲属进行的摸底排查,全部落实居家健康监测管控措施。首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迅速划定管控区域,切割社会风险。按照封控区适度扩面的原则和“三区”划定的总要求,对确诊病例及初筛阳性人员活动区域实行扩面封控,将阳性病例所在小区全部划定为封控区,将彰武县主城区确定为防范区,将风险地区与社会面彻底切割,严防疫情扩散和外溢。
--立即启动区域核酸检测,加快筛查社会风险。按照省市防指“加快筛,筛干净”的要求,市、县两级指挥部立即派出核酸检测队伍,在第一个24小时内完成彰武县主城区第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4月13日10:30,对主城区完成第二轮核酸检测采样,结果全部为阴性。
--局部加严社会面管控,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自4月11日起对彰武全县实行临时静态管理,市内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三个涉及职业风险人群的主城区和彰武县暂停新冠疫苗接种,全市暂缓各级各类学校返校复学,待条件具备时随时复课。
实、实、实:防控有力、有序、有效
“值守、值守、再值守,落实、落实、再落实!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漏洞,
这是对人民的承诺和对生命的珍重。
收起了国土绿化战场上的红旗,
插在了抗疫一线新的高地。
彰武,有自己的气质,
过去能战天斗地挡狂沙,把行动画进‘千里江山’,
相信也一定会把疫情战胜……”
还是这首至今不知作者姓名的小诗,道出了彰武人的决心、热心和信心。
自4月10日那个深夜以来,每一个夜晚,彰武县委办公楼都灯火通明。不眠的又何止市、县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每一次全民核酸检测,全县机关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集中参战。深夜11点结束动员会,各路人员当即奔赴全县60个采样点。东方破晓,社区群众刚刚醒来,发现楼下的采样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17号楼一单元的居民请注意,请您带好手机、身份证下楼!感谢您的理解、支持与配合……”4月13日清晨,彰武县主城区第二轮核酸检测开始,60个采样点、267个采样台同时开始工作,1500名机关干部、375名医护人员、120名公安民警、961名志愿者共同参战,4小时完成了对主城区6万多居民的核酸采样。
当天上午,金湾铭城小区采样点,居民们自觉按照“两米线”的要求,以“分列纵队”的形式井然有序地排队待检,现场一位阿姨触景生情,不禁做起了广播体操的动作。于是,《彰武广播体操式核酸检测》的小视频转眼成了流量“爆款”。
彰武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团县委麾下的一支志愿者团队。今年初以来,该协会为落实全县疫情防控,共组织了259名志愿者连续抗“疫”三个月,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600小时。4月11日之后,该协会又集中投入近200名志愿者参战。这些“零零后”的青年,用实际行动在家乡抗“疫”一线留下了一抹靓丽的“志愿红”。
4月11日,阳性病例所在馨悦家园小区划定为封控区后,彰武县20名退役军人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主动担负起了为小区1092户居民配送生活物资的重任。他们响亮的口号是“退役不褪色,抗‘疫’显担当。”
这样的故事,数不清还有多少。“静态”下的彰武,到处上演着扎扎实实的职责与坚守,还有那一幕幕战“疫”中的感动。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坚信,疫情一定会被我们战胜!看,阳光下的彰武,暖意正在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