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阳光明媚,万物生辉。24日晚,彰武县全面解封。这是全县人民抗疫的胜利,一时间以封控小区为中心的彰武城区沉浸在自由的喜悦中。然而很多彰武人并不知晓:在这个小小的县城中,除了封控小区、隔离宾馆,还有一处封控地——彰武中医医院。曾经有216人、在两座楼里,经历了5天、120小时的自我主动严密封控。从4月10日晚封控到4月15日晨解封,一切秩序井然。这里没有警灯闪烁、没有多部门加持,有的只是中医院人日夜奋战,“白+黑”坚守医院的循环工作模式:解决患者及家属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病区诊疗服务正常运转;核酸检测部门争分夺秒、夜以继日进行采样、检测工作,捕捉病毒的蛛丝马迹;后勤保障部门不眠不休,紧急调配物资,保障供应,为前线做好最充实的“弹药”准备……各个部门在院班子带领下、高效协同畅通,筑牢了一隅疫情防线。
速 度
4月10日晚,彰武中医院在“愿检尽检”人群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1例核酸初筛结果异常,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判断阳性可能性高。上报县疫情指挥部后,刘淑志院长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启动医院院感防控应急预案。主管疫情工作的副院长、院感办、疾控科、医务科、办公室等相关部门人员立即到岗到位。医院发布通告:“在院人员不得流动,未在院人员不得入院。”同时医院感染科主任李爽、赵雪即刻开始工作:带领消杀人员从晚10点一直到凌晨3点,对所有核酸检测异常人员可能接触到的区域---核酸采样点、保安室、门诊一楼、二楼、住院处、急诊等进行了两次全面消杀。
刘淑志院长随即制定了物表核酸检测及全员核酸检测流程:凌晨3点,院感科对全院40余处物表进行了采样,检验科立即上机操作,早6:40出结果,全部为阴性;安排护理部主任杜明月通知全院各科室,组织在院的医生,护士,患者及陪护在凌晨5点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安排核酸检测工作组副组长王力娜准备物资分发,并直接送到各个科室,由科室自行采样,集中由专人运送到PCR实验室,确保人员零流动;安排检验科人员轮班上岗,全力保证在9点之前,所有的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完成;安排预检分诊工作组副组长孙靓到院,带领预检分诊工作人员采取代购代缴费服务,限制门诊就诊人员出入,同时做好患者解释工作;11日9点钟,全员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全部为阴性,大家悬着的心稍稍放了下来。但是核酸检测异常人员的家属曾经到过医院内,医院有医护和保安定为密接已被进行集中隔离;同时有患者陪护为同时空伴随者,也被集中隔离;在医院住院处相对紧凑的空间环境,被时空伴随者陪护的患者是否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医院下一步的管控措施应该怎样做?这些是中医院人立即需要研判与决策的问题。
担 当
“全力以赴、排除万难,确保院感事件零发生!坚决打赢医院疫情防控歼灭战!”4月11日凌晨,院领导班子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鉴于当前疫情形势研判,领导班子做出了决定:勇于承担责任,不惜代价、主动作为,严格落实指挥部“里不出外不进”的6字封控要求。提出两个绝对的工作原则:一是绝对不能出现院感事件,要把布置好院感防控措施,严格操作;二是绝对不能将风险流向社会,要做好医院住院处的绝对封控,不能流出一个人。中医院要用专业的防控能力,把风险控制在局部,承担起全县疫情防控中应尽的责任。
刘淑志院长亲自执笔制定了“彰中医发3号”文件:主动封控住院部、物业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实施闭环管理,做好安抚工作;暂停核酸采样点和门诊服务;划定血液透析大病救治绿色通道和指挥办公区域;各区域人员除遇重大抢救等突发情况,执行“非必要不离科、非必要不交叉、以最少人员保证病区工作“政策;非在院员工居家健康监测,服从属地社区社会面管控;指定专人防护下送药、送餐、送物资;第一时间无偿展开所有封控人员和所在区域的核酸采样,持续7天以上;安排在院与居家员工AB班轮班制,以一周为轮岗期限;为在院员工、患者免费发放防疫中药汤剂。事后证明,这一举措是非常关键且行之有效的方案,也证实了用制度、规则和意识构建防护屏障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服务被封控的患者与陪护人员,医院党总支书记张雷与物业协调,物业派驻人员与中医院员工一样按AB班轮岗;办公室主任王帆与食堂协调,食堂人员全部搬到了医院,与医患一起执行封控政策。后勤齐勇副院长带领后勤人员在极短时间内落实了这些后勤辅助人员的住宿问题。11日上午,物业、食堂人员由院感科再次进行了消杀、院感培训后,进入封控区域。此时,全院唯一能够穿梭于封控区与开放区的人就是院内感控人员,她们需要每天两次穿防护服进入封控区域,重点监督对重点部位进行的消杀,并详细做好记录。
逆 行
彼时,封控在医院里面的共有患者、陪护、职工等216人,有的是上着呼吸机的重病号,患者垂危陪护焦燥;有的是病愈正准备出院的患者,已经约了家人第二天来接出院。而这突如其来的封控,让这些人感到无法接受,封控中既要安抚大家的情绪,更要正常开展诊疗工作。11日晨,医院要求各科室安排高年资护理人员、医生进入封控区协助当日夜班人员承担A班工作,“病人需要我,我留下来!”“我在外面,有任何需要随时唤我!”……铿锵话语,伴随着一幕幕最美逆行——院内医务人员留守岗位,院外医务人员义无反顾走进“禁区”,把“家”搬到医院。
外科护士长袁鸿雁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她早上4点多钟便从家进入了封控区。为了安抚一名患者家属的情绪,她带着一名青年护士不厌其烦地做着患者及家属们的思想工作,再加上一遍一遍的人文关怀,搞得后来患者家属都不好意思了,说:“大姐,你不用说了,我们明白了,不就是克服些日子吗。这医院里有吃有喝,跟平时也没什么两样。”住院部内一科主动值班封控在医院的医生高巍,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孩子3岁多从来没这么长时间离开过母亲,每天缠着家人和妈妈视频大哭不止,高巍在视频这边也止不住的掉眼泪,可是为了科里那20来名患者,她选择了坚强;内二科的护士长王博有腰脱的老毛病,入科没多久就把腰脱累犯了,要么躺下,要么一直站着,根本坐不下,就是这样的状态,她还一直坚持到医院解封;康复科是这次封控下患者最多的科室,加上陪护70多人。日常每一个患者是由固定技师进行康复训练的。为了安抚患者情绪,也为了保证康复效果,康复科的技师们在主任郭慎微、技师长张聪的带领下,全部主动申请留在医院陪着患者封控。当名单报上来时,刘院长特意打电话找郭慎微谈话,问他:你们科室不排AB班,如果形势不好,要封控10天、20天怎么办?郭主任回答:我们大家已经有了这个准备,我们会一直陪着患者的,什么时候解封,什么时候我们回家。护士刘桂鑫孩子刚刚戒奶两天,看科室工作量太大,主动要求驻院值班,可是当天晚上就发生了乳腺导管堵塞,诱发了乳腺炎。剧烈痛疼的她直掉眼泪,胳膊一动不能动,科室医生用针灸、中药外敷疗法,2天的时间肿胀疼痛完全消失。
温 暖
“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从严从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患者的诊疗服务、日常生活,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千头万绪的工作没有难倒医务人员。
“必须保证病人救治,必须防止突发事件,必须优先保障病人和陪护。”住院部坚持一日五查和床头交接班,如常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和会诊及各类常规手术;每天的一日三餐、水果,优先考虑患者及家属;患者急需的牙刷、洗发水、毛巾、香皂、卫生纸、纸尿裤等,一一收集列好清单,启动外援职工团、亲属团,补充生活用品;办公室协同食堂、后勤人员每天凌晨四、五点开始调度,根据大家的口味和病人个性化的治疗需求将早餐做好,分发至各科室电梯口,由科室的护理人员、物业人员挨个发放到病房;物资保障人员几天几夜连轴转,将防护物资足量分发到科室、到人……。一些睡眠障碍、便秘、上火的患者和陪护,医院免费提供了中药代茶饮、耳穴压豆、揿针治疗得以快速改善。多位在院患者家属看到医护人员如此辛苦,被这种奉献精神深深温暖与感动,纷纷主动捐款,均被委婉拒绝。一位患者这样说 :“这几天的相处,我感受到的是家人般的温暖和服务,我虽然是一个人在医院,却安心又暖心。”而这温暖的背后,是无声的付出。这些医务人员之中,有挺着六七个月大肚子的孕妇;家有年迈的父母、有嗷嗷待哺的幼儿、有即将高考的子女……但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赤诚之心递交了“战必有我 、有我必胜”的战“疫”答卷。
与此同时,为了缓解患者看病不便,彰武中医院及时推出“网上医院”,为市民提供免费在线咨询和诊疗服务,解决市民慢病购药等需求,寻医问药服务触屏可及。
坚 持
猝不及防的封控,让医院面临众多难题:最大的难题应当是人手的紧缺。此时的卫健系统正承担着全县高速卡口、区域内核酸检测、隔离宾馆值守等多项任务。而现在中医院的医护人员有的被集中隔离,有的居家健康监测,有的在医院封控。按照全县疫情防控提前的安排,中医院负责的所有岗位的核酸检测点位已经定下60余个,而此时全院持核酸检测资格的医护加一起也仅剩了70人,无资质其他可用人力60余名。怎么办?两个字——坚持!
医院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号召能够工作的人员要主动作为、共克时艰,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更加顽强的意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各项工作中,用“辛苦指数”换取彰武民的“健康指数”和“安全指数”。
医院人手不足,负责核酸检测物资准备的护士长王力娜整天要和其他人拖着沉重的备品箱子、清点、分发,短短5天内113斤的体重下降到了90多斤;信息科长成放负责全县核酸检测场景系统的培训及故障处理,多日睡眠不足,两眼通红;医务科副科长韩露被封控在馨悦家园小区内,但主动居家办公,一时没有休息,承担了全院人员调配与数据统计上报工作,每天将几百人的数据信息一字不差地整理、核对、上报。
除第一轮县城核酸检测任务外,中医院的核酸检测队伍与其他医疗机构一样,全部参与了全县的封控小区检测、区域内核酸检测、返校师生核酸检测、高速口核酸采样、隔离宾馆驻守等工作任务。没有替班人员,只能连续作战。无论是年近60的正高级专家,还是院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参与一线工作。年纪较长的门诊专家庄丽萍分配在建设街采样点,腿脚不灵便的她在脱防护服时,不慎将头部磕得肿了起来,第二天照常工作;体质偏弱的正高级专家贺丽娜,连续在烈日下工作两个多小时后晕厥了过去;每次有任务,院领导班子只能留一人协调指挥,院长、书记、副院长全部冲到了前线。在医院封控的5天中,医院员工听从上级部门安排部署,积极参与主城区和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工作,从早干到晚,顾不上吃饭、不敢多喝水,入户爬楼梯,一人出动多次,他们没有一句牢骚,保质保量完成了上级部门交给的任务,用无声的行动尽显彰武中医人的赤城,“彰武治沙精神”再一次灌注我们的内心。
重 启
上下同心者胜,同舟共济者赢。4月10日-15日,医院在院人员完成5轮全院全员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4月14日夜,经市专家组研判,县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通知我院可以解除封控管理。我院于4月15日10:00全面恢复日常医疗服务,并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和院感防控要求,按下“暂停键”的医院,重新启动,一切恢复往日的井然有序。
“谢谢你们这些天对我们的精心照顾,你们辛苦啦!”“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们,感觉如家人一样温暖!”15日11:00,院长刘淑志带领班子成员慰问被封控了整5天120小时的患者。没有一个人有埋怨,相反,全都是感激的话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除了科学的诊断、治疗,还有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笃定的信任,这些都是医学的温度,也是彰武中医院对患者的温度。
一袭白衣加身,一份使命担当,数个不眠之夜。216人、5天120小时的封控,全院上下以争分夺秒的速度、彻夜不眠的担当,昼夜奋战、众志成城,坚决守住守牢了疫情防线,用点滴坚守诠释了中医院人的责任与担当。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在这场抗疫歼灭战斗争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彰武县中医医院将一如既往、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牢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向党组织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