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当前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营商建设工作,各部门也将优化营商环境当做重点工作,但我发现我们群众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还是不够了解,那么咱们营商局在这方面做了那些工作,请刘局长为我们介绍一下。
刘婷婷:好的,主持人!那我就简单说一下我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理解,优化营商环境其实是一个很大、很笼统的概念,可以说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大家的做法也各不相同,具体到我们营商局,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其实很多群众对我们营商环境建设局不是很了解,2019年,为提升政府软环境建设,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我县将行政服务管理办公室和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合并,成立了彰武县营商环境建设局加挂彰武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牌子。主要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公共政务服务体系,组织指导、统筹协调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负责受理破坏营商环境建设的投诉举报;同时,负责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的管理和保障服务工作。直白概括就是研究落实政府部门怎么样为我们彰武地区的老百姓和企业更好的服务。
主持人:说到了为群众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营商局在稳增长、助企紓困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婷婷:在具体政策方面,由于单位职能定位我们局能做的很少,但我们充分发挥了自身沟通协调的职能,将建设项目110指挥中心和“项目管家”作用,我县在2018年首创了由县长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任副总指挥,营商局、住建局等32个与项目审批相关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按照序时进度将注册手续办理、建设手续办理直至取得不动产证划分成18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对每个单项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完成时限,采取串联、并联方式协同推进。项目入驻后立即纳入项目110指挥中心管理,指挥中心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与项目管家一道,全程领办代办帮办。办理过程中,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采取集中交办和部分交办的方式,抢前介入、压茬推进。遇到特殊问题,由项目110指挥中心办公室召开会议,特事特办。给项目审批定时限,给审批部门立规矩,给办事企业吃定心丸。真正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进企业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主持人:刘局长我听说为了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咱们营商局对政务服务大厅的审批方式进行了改革,请刘局长为我们讲解一下。
刘婷婷:我们营商局一直以一流设施、一流机制、一流服务、一流效率“四个一流”作为政务服务大厅的建设目标,结合大厅实际,探索“不见面审批”,因此在政务服务大厅进行了“综合窗口改革”,打造“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模式,推进政务服务收、受、审相互分离、各环节有机衔接,实现由“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标准化、数字化、便利化水平,逐步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一张表单,一次材料,一次办好”。目前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了无差别受理窗口3个,一件事一次办窗口2个,跨省通办(含省、市通办)窗口1个,政务公开及惠企政策咨询窗口1个,统一发证窗口1个,方便群众办事。
同时,为了让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我局正在推进在社区和村建设“政务服务驿站”,政务服务驿站主要功能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领域为重点,围绕公安、医保、社保、扶贫、民政、住房、教育等服务,科学设置进驻事项,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可办”,后续还将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目前,我县已完成政务服务驿站建设24个,其中5个政务服务驿站通过上级验收,下一步计划今年我县村、社区实现政务服务驿站全覆盖。
主持人:刘局长我们营商局在营商环境监督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刘婷婷:今年是“营商环境监督行动”年,也是全县营商环境监督行动的关键年,营商环境监督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工作,营商局会联合县纪委监委,以严问责促作风转变,聚焦工作作风、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督问责、政商关系等方面,严肃查处损害企业合法权益、惠企政策落实中的权力寻租、徇私舞弊等问题,消除政策落实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切实把惠企政策转换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案促改,及时堵塞漏洞、补齐短板,确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同时县营商局成立了“彰武县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建设、监督、评议、追责”闭环制度体系,督促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认真履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职责,引导党员干部既坦荡真诚、真心实意服务企业,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同时扎实开展窗口单位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畅通企业沟通及投诉渠道,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完善制度、细化措施、强化服务,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树立服务意识,大力构建重信守诺、尊商重商、亲商爱商、扶商惠商和务实高效的营商文化,全面推进营商环境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