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彰武县4处光伏治沙试验区看到,一排排光伏板之间种植的酒高粱、大豆、谷子等作物长势喜人。村民看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喜上眉梢,并对“以光锁沙”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彰武县目前共有沙化耕地面积96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56%。面对沙尘持续侵蚀耕地的严峻形势,彰武县因地制宜,按照防风治沙、土壤修复、光伏发电、粮食生产及产业发展“五位一体”的总方针,破解沙化地区人、地、生态间的矛盾,构建“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农牧交错带生态治理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人进沙退、绿进沙退。
今年年初,彰武县组织启动“光伏治沙”先行先试工作,分别在冯家镇哈大冷村、后新秋镇烧锅村、章古台镇新窝堡村、阿尔乡镇北甸子村的沙化土地上,建设4个总占地1200余亩的“光伏+生态”试验区,开展了适宜作物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发工作。试验区共种植酒高粱、大豆、谷子、葵花、杂豆等5种农作物、23个品种,采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微喷、移动式喷灌等节水设施,增施腐熟农家肥,实施无人机飞防,开展防虫防病和增加叶面营养等工作,促进试验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