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大科普格局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当前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面向新时代的科普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一系列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目标。《意见》明确提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的发展目标。大科普格局的形成,是实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2035年达到25%具体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何谓大科普格局?《意见》给出了清晰说明,即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普格局。要加快形成大科普格局,就需要强化全社会科普的责任,排在首要位置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科普工作领导责任”。大科普格局需要全国一盘棋,而法制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修订已被全国人大提上了议事日程,系列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望为新时代的科普工作保驾护航。

  《意见》同时明确了“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履行科普行政管理责任”“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科普是一项公益事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形成大科普格局的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的作用无疑具有显著的导向和牵引作用。俗话说,干部带好头,群众有劲头。

  《意见》还提到,“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科普工作责任意识”“科研机构要加强科普与科研结合,为开展科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科技人员在科普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既是主力军又是第一发球员。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级党委、政府,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各级科协组织,学校与科研机构外,《意见》也提出,“企业要履行科普社会责任”“各类媒体要发挥传播渠道重要作用”。因此,企业不分国有还是民营,媒体不分主流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在大科普格局中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意见》还就如何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强制度保障等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大科普发展的理念。

  大科普格局的形成是目标,也是手段,终极目标还是为了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形成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大科普格局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伟大使命。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当全社会在认识上自觉拧成一股绳,坚决摒弃形式主义,才能在现实中化为强大的行动力,从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县科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