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彰武县健康医疗集团正式成立。县乡村一体化建设成功推进。分级诊疗,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头疼脑热解决在村里,这是医共体成立以来最明显的变化。在以赵峰书记领导下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着力深化医共体改革,优质资源下沉,选派县医院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同时总院选派集团内各科医疗专家为乡镇卫生院、村医培训,提高诊疗服务水平,打造一支能看病、看得好病的医疗卫生队伍。
健康医疗集团总院是医共体牵头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而今,医共体建设工作中心电中心、信息化建设、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已经成功上线并为乡村急危重患者就诊打通最后“一公里”。
彰武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两名脑卒中患者就是受益者之一。卒中中心所涉及的急诊、神经内科、放射线科、心电图、超声、与乡镇卫生院、村医建群,虽然患者在偏远的村庄,最远达90公里,但是村医通过卒中中心群上报病例情况,群里的神经内一科主任翟金华立即予以会诊、指导就诊。同时翟金华主任立即指示科里的医生、护士做好一切准备、准备迎接患者,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保证患者第一时间诊断、第一时间用药。时间就是大脑,与时间赛跑,与病灶作斗争,早一分钟用药就减少并发症。
病例之一:
10月28日晚22时12分,后新秋村医张杰在卒中中心群(神经内一科)发送消息。他简单描述患者情况:70岁男患,神志清楚,血压达230/100mmHg,大汗伴恶心、呕吐。神经内一科吴明霞医生立即回复:嘱患者口服降压药后立即来诊。此刻,村医同时与神经内一科科主任翟金华及值班医生取得联系,值班医生通过电话询问患者发病时间、症状、既往史等。患者于23时12分很快到达医院。
此时,值班医生早已楼下等候患者。与先来医院的家属给患者挂号,到达医院后患者被直接推至CT室行头部CT检查。CT回报:小脑少量出血。值班医生陪着患者到神经内一科治疗。在此期间,主任翟金华多次电话打电话给值班医生,一直追踪询问患者是否到达和患者情况。
患者目前在神经内一科治疗,头晕症状明显好转,无恶心呕吐症状,血压控制平稳。复查头部CT,出血量减少。患者无语言、肢体障碍,恢复较好。
病例之二:
10月29日14时56分,双庙村医寇淑琦在卒中中心群(神经内一科)发送消息。寇医生简单描述:男患62岁,血压高、胳膊抖。该患者1年前曾于我院神经内一科溶栓治疗,当时主治医生为姜松。刚好这次也是姜松医生值班。她对患者病情比较了解,立即在群中回复患者家属,嘱其将患者立即送至彰武县人民医院。同时把自己的联系电话发在微信群里,与家属保持时时联系。姜医生还继续询问家属是否能行走,家属说患者行走困难。姜松医生推着轮椅在门诊等候患者。患者于15时36分到达医院,于门诊与姜松医生汇合。由姜松医生带患者挂号、行头CT检查,经过查体及一些列辅助检查,考虑患者急性脑梗死。向家属交代可行溶栓治疗,家属商议后同意溶栓,于16时30分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完全好转,行动自如,目前已出院。
及时快速的溶栓治疗再一次挽救了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姜松医生介绍:该患者来的时候右侧肢体抖动,活动不灵,肌力三级。经过用药治疗,两天后患者右侧肢体不抖动,肌力逐渐恢复。四天后病情平稳,转入乡镇卫生院继续用药治疗。目前患者完全好转,行动自如,正常的工作、生活。
两个真实病例的就诊经过再次彰显医共体发挥的效能。县乡村一体化,发病时村医第一时间向卒中中心发消息,报告病情;卒中中心神经内科主任会诊、指导用药,控制血压,并做好接诊一切准备,开通绿色通道,立即到CT室拍头部CT检查,确诊出血还是血栓。患者在神经内科经过系统专科治疗后,又可以进一步进行康复,康复即可到康复科,这样的就诊方式为卒中患者送去希望,送去光明。患者好转后可继续转回乡镇卫生院,“转上去,转下来”,实现分级转诊,真正解决百姓看病难题,这就是医共体下医疗就诊带来的便利。
秋冬季到来,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增多,温馨提示广大市民:若有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言语障碍或一侧肢体障碍,请立即拨打卒中中心电话(13104186678)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