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界的政协委员,我亲身经历和感受了这几年我县教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是科学谋划教育布局,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城内中小学布局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不断发展,推进集团化办学,消除大班额,普遍实施“阳光分班”,均衡配置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满足了老百姓就近就学的愿望,解除了群众择校难的焦虑。
二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养餐工程”“操场工程”等惠及我县城乡。可以说,这几年教育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是有目共睹的,在我县城乡最醒目、配套设施好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学校。这些有效地提升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幸福感。
三是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自“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实施以来,每年都有相应的新教师补充到紧缺的教育岗位,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解决了岗位不足问题。同时,通过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认真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促进“双减”政策落地。各学校积极组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校一策,充分挖掘、利用本校资源,提供有效教育供给,实现了课后服务全覆盖。
五是大力发挥本土红色资源作用,着力开展铸魂育人工程。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开展治沙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未来的家乡建设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前,我县教育仍存在发展质量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大课后服务的供给,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着力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效能;探索课后服务向节假日、寒暑假的延伸,引进社会教育资源补充课后服务供给不足等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还有我县广大农村地区人才外流严重,需要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使广大乡村既要看得见青山绿水,也要留的住乡愁。进一步深化城乡校际交流、加大一对一帮扶力度,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向乡村延伸,探索有效的帮扶模式,建立健全机制,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资源、课堂共享、教师交流互动、团队交流互动等全方位帮扶。
新的一年里,我将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汇聚民智民力,认真分析、及时总结,努力破解我县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为我县加速赶超、富民升位多建肺腑之言,多献务实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