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彰武治沙》里阿尔乡植树的铁锹把上系着的红绸带,隐约记得有人说起这是为了更好的突出红色主题导演的创意。阿尔乡镇的同志们却否定了这样的猜测,原来在阿尔乡红绸带铁锹确有实际,也大有讲究。阿尔乡镇在解放前是科尔沁左翼前旗故地,这里居住着很多蒙古族群众。蒙古族特别喜欢红色。红色,蒙古语称“乌兰”。蒙古族人在现实生活中对红色的运用也很多,姑娘喜欢在头上系着红色的头巾,箱子在红底色上绘制各种彩色图案,毡制门帘、马鞍等大都是用红布贴制装饰图案。蒙古族崇尚红色由来已久,人们对红色的喜爱与其崇火的历史传统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蒙古人崇拜火,认为火以其红色的光芒照耀着人间,给人以温暖。火的颜色——红色就成了幸福和胜利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阿尔乡镇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带领群众开始植树治沙,而当时这里只有茫茫无际的流动沙地和起伏连绵的沙丘,没有参照物,手头除了树苗和铁锹连一根树枝或秸秆都找不到,把树行栽直都成了巨大的困难。这里还有个故事。一对青年情侣,小伙叫望根,女孩叫阿辉。一天,他俩和着栽树,可是忙了一上午,树怎么看也不成行,还挨了批评,阿辉哭起了鼻子……后来,阿辉急中生智,把头上扎的红辫绳解下来拴在铁锹把上,又喊过来两个姐妹作同样的动作,这样,三点成线,三个带着“红绸带”的铁锹就成了打点的标杆。从此,阿尔乡栽种的树横平竖直,看起来是一条条整齐划一的林网,红绸带铁锹立了大功。久而久之,把红绸带系在铁锹把上成了传统,也成了阿尔乡植树治沙的一个特有的标志。这里的人们把红绸带铁锹当成了最好的礼物,镇里组织各种比赛,奖品大多是红绸带铁锹。
漠上草原重点区域阿尔乡红绸带故事讲述了阿尔乡治沙胜利带给这里人们的幸福和喜悦,红色把幸福和胜利连在了一起。现如今,红绸带象征着彰武“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治沙精神,在彰武大地弘扬传承。(孙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