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光伏治沙可以有效解决防风固土问题。”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住辽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赵延庆提交了《关于构筑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屏障创建辽西北“光伏治沙”生态修复治理彰武试点的提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在沙化耕地使用政策上给予支持,破解沙化耕地治理瓶颈问题。
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的南部,是辽宁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风沙危害带和主要的沙尘发源地。7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彰武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创新探索实施了“4+2+2”综合治理模式,着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样板。通过系统治理,有效阻挡了科尔沁沙地南侵的脚步,守护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生态安全,保障了国家生态、能源及粮食安全。
赵延庆介绍,自2012年开始,彰武县在北部阿尔乡、冯家、章古台沙化比较严重的乡镇持续开展“光伏治沙”的探索与实践,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的生态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生产、生态、生活之间的矛盾。2022年12月,省政协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及政府部门、企业专家对彰武“光伏+治沙”项目开展调研,一致认为建设“光伏+治沙”生态产业大型基地能够有效带动彰武县在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发展和新能源产业构建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达到生态与经济共赢、质量与效益兼顾的目标,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阵列式的太阳能电池板起到了平铺式沙障的作用,可较大幅度消减风速,减轻沙尘危害。”赵延庆介绍,阵列式光伏板的有效遮蔽,避免了农作物倒伏,减少了沙地水份蒸发,可以促进粮食作物生长,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沙化耕地上实施“光伏+治沙”项目与同类沙化耕地相比,产量稳中有增,农民在获得种植收益的情况下,还能获得光伏发电的双重收益。
赵延庆表示,通过“光伏治沙”是保护耕地、恢复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如果将沙化耕地等同于普通的光伏发电建设项目用地予以限制,将极大制约当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程。他建议国家将彰武县确定为“辽西北光伏治沙生态修复治理试点”,将“光伏治沙”项目与当地生态治理、农牧业、文化旅游等多元素融合,丰富完善“光伏治沙”模式,打造国家级沙化土地生态修复治理典型示范工程。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在沙化耕地使用政策上给予支持,以破解沙化耕地治理瓶颈问题,实现“在治理中保护、在保护中治理”的目标。待试点沙化耕地逐步恢复并达到国家耕地标准时,建议试点项目依次有序退出,还耕地以本来面目。(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