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日报》综合版头条报道 做患者的贴心人——记彰武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康复中心主任赵庆波 

本报记者 刘丹


  12月7日,《阜新日报》综合版头条报道我院业务副院长赵庆波,近日,在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先后3次收到市民的点名表扬,针对这一情况,阜新市卫健委、彰武县卫生局高度重视,实地调研情况上报及时给予反馈。

  而作为便民平台,鲜少有实名表扬医院乃至科室、医生的情况,小小的县级中医院怎么就这么受到群众认可呢?赵庆波医生医术真的这么高明吗?医护团队真的做到了待患如亲吗?带着诸多疑问,《阜新日报》彰武站站长刘丹走进了彰武中医院。


  日前,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收到多位省内外市民的电话,点名表扬彰武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康复中心主任赵庆波。“赵医生医术精湛、平易近人,对每名患者都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服务态度非常好……好医生是咱们的贴心人。”


  一个周日上午,当记者来到赵庆波的门诊工作室,看到候诊的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队,赵庆波正面带微笑细心与患者交流。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天50个号,已经是一名医生很大的工作量了,可是每天前来找赵医生看病的患者总是超过这个数。赵庆波说,“很多患者是从偏远农村来的,拒之门外,实在不忍心。”于是,很多时候,午饭成了赵庆波的一个奢望,甚至要饿着肚子一直坚持到晚上七八点钟。回家吃饭的时候,他一句话都不想再说,太累了。


04.jpg

  住院部的患者也每天等待着赵庆波院长的针灸治疗。



02.jpg  慕名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为了减少患者候诊时间,赵庆波副院长直接把诊室放在了康复大厅。


  今年41岁的赵庆波,2005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来到彰武县中医医院工作。从那时起,他的人生愿望就是踏实学好本领,尽己所能,做一名让患者信赖的好医生。他没有把患者仅仅视为医生的工作对象,而是将一颗火热的医者之心与患者紧密相融。

03.jpg  赵庆波副院长一个星期不到就用掉了一整箱足足有2万根针灸针。

  2022年9月的一天,一名外市的13岁中学生坐着轮椅来到赵庆波的门诊。原来,这名刚刚升入重点中学的小男孩,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突然瘫倒,无法站立。在一番求医问药无果后,家长带着孩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彰武县中医医院。赵庆波经过仔细问询后,从中医角度给出了细致的病情分析,提出治疗建议,并坚定给予信心:“给我一个月,能让孩子重新站起来。”第八天、第十天、第十三天……孩子的状况逐渐好转,直至出院回家,重回校园。


  走进彰武县中医医院,走进康复中心,关于赵庆波与患者之间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赵庆波丝毫没有把这些当做炫耀的资本,而是将其化作鼓励自己前行的动力。


  “当好一名医生,除了医者仁心,更需过硬的本领。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就算穷其一生,也唯恐难有建树……”身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基层卫生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的赵庆波,凭着对祖国医学的无比崇敬和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刻苦钻研,守正创新,积极开展中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反流性食道炎胃炎”“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等慢性病和疑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取得良好疗效。在中医非药物疗法上,他先后开展了针灸治疗“便秘”“失眠”“颈腰椎病”“骨性关节炎”“脑卒中后遗症”等慢病治疗工作,创立了“手针”的独特针法,使很多失能或半失能患者恢复了劳动能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与家庭负担。2020年,赵庆波被授予彰武县首批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我觉得要做一名好医生,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80后”中医,赵庆波决心始终做患者的贴心人,不断精进医术,造福更多病患。


05.jpg

赵庆波当选为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县级中医院的康复学科带头人,赵庆波副院长在省内康复领域颇有盛名,此次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在业界得到一致肯定。

01.jpg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