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食品城 打造食品产业新高地

  “当前,我们绿色食品城、绿色铸造城、绿色能源城、绿色生态城建设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效,下一步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不断巩固壮大主导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彰武特色的优势竞争力。”县委书记杨家佳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县农业大县的资源优势,把握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契机,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稳产量、提质量、增效益,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打造食品产业新高地。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粮食安全是我们的底线,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扛牢粮食生产安全责任。粮食安全也是应对风险挑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定力。

  今年,我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5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到21亿斤以上。聚焦“吨粮田”建设目标,抓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继续大力推进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在去年实施20.6万亩基础上增加到40万亩。落实保护性耕作、土壤培肥改良等措施,不断推动良田、良种、良法深度融合,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2024年,我县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上,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争创省级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改造提升10万亩。坚持提地力、提单产、提效益,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在全市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品牌擎起产业大旗  

  叫响绿色食品城,必须以品牌强农战略做支撑。品牌是一个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和知名企业,对于加快产业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农产品品牌小、散、乱、杂等问题或者“有名无牌”一直束缚着我县食品产业的发展,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已刻不容缓。   

  今年,我县将加强“彰武记忆”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聚焦沙地蜜薯、养生黑豆、沙泉香米、芝豇制种、沙地牛羊肉等沙地特色农产品,创新实施“后备箱”“伴手礼”工程,细化公用品牌使用的原则、对象和标准,通过最严格的质量监管和最强劲的品牌宣传,提高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认可度,提升区域特色产品附加值。同时,也引导农户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良性机制。2024年,我县将广泛举办彰武美食节、特色美食评比等推广活动,持续扩大“沙泉鱼宴”“彰武烧烤”等品牌影响力,用地域美食带动“舌尖经济”。加大电商龙头企业、本土网络主播培育力度,发挥电商“推品牌、促消费”渠道优势,力争全年电商交易额突破2.9亿元。

  持续升级产业链条  

  我县绿色食品产业链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正视短板不足的前提下,抓住历史机遇,培育壮大食品产业链,坚定做强食品产业链的信心和决心,高质量推进食品产业链建设,打造创新链前瞻引领、产业链完整融合、供应链协同集聚的食品产业生态。     

  今年,我县将以工业化思维谋篇布局,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抓实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仓储物流等企业的引进和培育,重点招引预制菜、卤肉制品、生物制品、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企业,推动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向百亿级迈进。

  2024年,在食品加工产业领域,推动华美肉鸡项目复工复产,年内实现投产达效;加快海岳食品智慧化改造和双汇、沃土生物、刘二食品规模化生产,推进农副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我县注重贯通产加销各环节,重点面向沈阳市场,帮助农产品拓宽外销渠道,构建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力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绿色“大厨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