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生态城 积蓄生态发展新动能

  彰武,经过70多年矢志不移的治沙实践,从黄沙漫天到绿意盎然,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生态建设得到了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也为我们发展绿色经济、美丽经济提供了重大突破口。我县将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旅、碳汇交易、气候投融资等建设进程,持续释放绿色发展潜能。


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为防沙治沙贡献彰武力量

  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是我县今年工作的重头戏,按照“一带两区全域网”攻坚格局有序推进。各乡镇在镇村作战图的基础上,制定了2024年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大力推进治沙项目。

  今年,我县将健全完善生态建设战区工作机制,以《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行动方案》为引领,以沙化林草地和沙化耕地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统筹实施“4+2+2”治理模式,扎实推动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农田防护林网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柳河综合治理、“光伏治沙”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彰武未来发展积蓄绿色动能。大力推进“金融+”模式,以国储林项目为模型,撬动社会资本融入,为新时期防沙治沙事业提供资金保障。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辽宁省沙地研究所开展联通共治,探索困难立地造林、风沙地水土保持等核心技术攻关,继续为全国防沙治沙事业贡献彰武力量、彰武样板。

  2024年,在做好春季造林工作的同时,加快实施83.95公里防火道路建设工程,高标准开展植被综合盖度提升工程,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推进“以密固沙”扩面提质增效。继续实施“以肥改沙”,依托域内双汇、华美、新望等养殖企业,利用全县年产700万吨左右的畜禽粪污,实施土壤培肥改良,提升沙化耕地地力;探索实施“以棚扣沙”,在挖掘新的治沙模式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收益,努力打造高附加值特色高效农业;大力推广阿尔乡在设施农业、村外养殖小区建设的探索经验,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有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与灌区、涝区系统治理工程,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

  2024年,我县加快推进千佛山、高山台保护区调整为省级森林公园,完成章古台自然保护区林地补植1876亩。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源头管控,狠抓污染排放,加大秸秆露天焚烧巡查打击力度,确保空气质量各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值。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发展生态文旅产业

打好文旅发展“主动仗”

  坚持为“漠上草原”塑形,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民俗文化、乡土风情、体育运动、生态康养等元素融入旅游,大力推动德力格尔风景区、5C房车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民宿经济,使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将游客导入村屯、领入农家院,停下来、住下来,真正把美丽风景变为群众的致富“钱景”。

  坚持以“治沙精神”铸魂,大力发展红色游、研学游,抓实治沙学校建设,推动治沙学校至瞭望台的木栈道建设,全方位展示彰武70年治沙的艰辛历程,打造彰武旅游“记忆点”,厚植彰武治沙精神涵养赓续沃土。

  坚持创新旅游宣传模式,紧跟本次东北“文旅热”大潮,用好用活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彰武文旅“好声音”,打造彰武文旅“新IP”,真正让宣传“流量”变成文旅“留量”,打好彰武文旅发展“主动仗”。

  坚持高标准制定全域旅游规划,坚持内部整合与外部融入“两条腿”走路,高起点组建县文旅集团,积极对接中旅、中青旅等大型旅游集团,穿点成线、汇线成面,倾力打造彰武全域旅游升级版。

  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名片化”开展巨龙湖冰雪节、漠上草原欢乐跑、农民丰收节晒秋季、漠上草原音乐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努力开辟“生态+研学”文旅新线路,积极推进“红色+治沙+研学”文旅深层次融合发展,依托“漠上草原”文旅IP,创新设计开发文旅创意宣传品,培育和扶持文创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文创品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