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见到张曼的时候,她正在合作社蔬菜大棚里查看西红柿的采摘情况,因为刚摘下来的西红柿马上就要装车送进县城里的商超。看她娴熟而自信的一举一动,不愧为远近闻名的“巾帼新农人”。
“我大学学的是旅游,毕业转行做互联网编程,当过‘北漂’,2022年初回到家乡。”今年33岁的张曼,现在是彰武县西六家子镇西六家子村甜蜜蜜果蔬合作社餐饮中心负责人。6年前,她凭借自己努力,成为百度公司一名高级研发工程师,曾参加百度世界大会,并荣获“度小满 2018 年度最佳新人”和“第三届度小满技术创新奖”等殊荣。“虽然在北京的职业发展前景很好,但我出身农村,骨子里还是有着深深的乡村情结,特别是看到乡村振兴的前景更令我向往。另外,父母经营着合作社,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我决定回到家乡重新创业。”张曼向记者介绍道。
2022年初,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张曼毅然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回到西六家子村。她认为,返乡创业是一场“青春”与乡村发展的“双向奔赴”。家乡为她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她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乡。
回乡后,张曼发挥自身优势,首先加入彰武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中心期刊、新闻稿件的撰写以及短视频拍摄。疫情防控期间,她通过自己创立的“一亩田”平台,帮助倒廷村销售滞销黑豆8万余斤。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农产品品牌,她为合作社的“西六镇”果蔬重新设计了精美礼盒,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两年中,“西六镇”沙地甜瓜和番茄逐渐走出彰武,最远销往广东。为更好地服务妇女群众,带动身边更多人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她加入西六家子镇巾帼志愿服务队,在合作社成立妇女微家,使甜蜜蜜合作社成为省级巾帼科技示范基地。为加强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她积极探索“合作社+种植+观光+休闲旅游”的多元模式,发展农家乐、农业生态观光游及果蔬采摘游等农业新业态,推动沙农业、沙文化、沙旅游融合发展,并与县内旅行社合作,将合作社农产品和旅游服务纳入到乡村文旅的线路中。如今,以合作社建成的3500平方米阳光温室为特色,“甜蜜蜜”已经成为集采摘、观赏、休闲、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打卡地。时下,正值合作社各种果蔬大量采摘上市的季节,她主动与县残联联系,制定残疾人帮扶计划,预计每年安置10名残疾人和30户贫困残疾家庭就业,助力残疾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成就精彩人生。今年3月,借助全国开展玉米、大豆单产提升的大好契机,张曼牵头成立了家庭农场,并流转千亩土地种植大豆,意在通过密植、水肥一体化等生产模式,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引领村民科学种田,同时辐射带动周边近百名村民就业。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张曼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先后被评选为“彰武向上向善好青年”、“阜新市最美执委”、彰武县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和阜新市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去年,她作为乡村产业带头人,在浙江大学参加了辽宁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
“两年多来,我感受到了创业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家乡对我的呵护和培养。同时,我自身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升,也更加坚定了返乡创业以及对乡村振兴美好明天的信心。”张曼深情地说,“只要付出我们的努力和汗水,青春梦想就一定会在家乡深厚的土地上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