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探索一年两茬粮油轮作技术 保护生态安全 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李思源


  为了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创新推出“小麦——大豆”一年两茬粮油轮作技术模式,今年彰武县在5个乡镇5个地块落实试验示范面积500亩。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由一年种植一季农作物变成种植两季农作物,实现粮油轮作,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部部长可欣表示,第一茬小麦播种在3月12日至4月1日之间完成,比当地传统播种时间提前15 天左右,其核心技术为采用喷施液体地膜进行提温保墒。7月初,经收割机实收测产,小麦平均亩产量为350公斤至500公斤,实现亩效益700元至1180元。第二茬大豆在7月5日至16日完成播种,预计亩产量为150公斤左右,可实现亩效益400元左右。两茬作物的亩效益相加,再加上农户可享受的相关补贴等,最终一年两茬粮油轮作的每亩净收益在1800元至2180元之间。

  当地种植户介绍说,这片豆子地是我们农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第二茬作物。每亩是150公斤,净收入为每亩400元。我们的上茬作物种的是小麦,亩产350公斤,净收入为800元。两茬作物的收入总收入加在一起是1200元,加上补贴,各项补贴,一共是净收入为1800元左右。

  同时,一年两茬粮油轮作技术的实施与推广,大大提升了农民种植大豆作物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本地区粮油作物产量指标。在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同时,有效调减花生种植面积,以有茬代替无茬,对彰武地区防沙治沙以及沙化耕地的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部部长可欣认为,每年春季是扬沙的主要时段,液体地膜的使用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加大土壤粘合力,减少扬沙。将小麦的播种时间和出苗时间提前,也可减少扬沙。从大豆种植来讲,根瘤菌剂的使用,可大大提高土壤肥力,对沙化耕地的改良作用明显。

  “小麦——大豆”一年两茬粮油轮作技术模式的推广,既保证了农民收入,又保护了生态安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省农业农村厅已将此项技术模式列为2025年全省重点推广的技术模式。接下来,彰武县将大力推广此项技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