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彰武 治沙增绿又生金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王官波 通讯员 张海东 李天元

  “八百里瀚海起绿洲,碧草连天花满丘,骏马奔驰养息牧,砥砺奋进冬夏与春秋。”一首歌曲《彰武最加油》火了,唱响了一座城,唱出了40万彰武人民的心声。


  辽宁省彰武县是新中国科学治沙开始的地方,是全国荒漠化治理的排头兵;是治沙英模人物辈出的地方,是实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辽宁的主战场。


  彰武,曾是“辽宁的沙窝子”,几代彰武人接续奋斗,战风沙,造林海,铸就了“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治沙精神。70多年的治沙实践,创造了科学治沙的“绿色奇迹”。


  实现“4+2+2”治理新模式


  2023年5月,1400余名国内外选手聚集彰武,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他们穿越万亩松林,跨过草原生态恢复区,享受着奔跑的快乐,感受着树青草绿、地阔天蓝。这里就是科尔沁沙地南缘,历史上沙化土地曾占彰武全县总面积的96%,如今草木筑起生态屏障。


  “多年前,我们这里的风沙大,生活特别困难。现在大德绿起来了,家门口的德力格尔草原变成了‘漠上草原’的核心区,我还当上了景区民宿的领班服务员,我很自豪。”大德镇大德村村民陈丽丹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彰武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创新实施“4+2+2”综合治理模式,实现了林草植被修复、沙化耕地治理、流域综合治理等多种治理模式的有机统一,并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把过去的沙地踩在了彰武脚下,有效阻挡了科尔沁沙地南侵的脚步。


  彰武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以树挡沙”,全面建设防风带、阻沙带、固土带3条防护林带,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9%提升至31.47%,风速由解放初期的3.4米/秒降到1.9米/秒。实施彰武草原生态恢复建设的“以草固沙”,从2018年开始,在彰武北部9个乡镇形成了150万亩山水林田湖草沙相统一的生态治理区。实施柳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以水含沙”,2019年,彰武县对县域内约70公里柳河河道进行治理,对柳河保护区、辐射区可用土地实施“稻田湿地”工程6万亩,从源头上扼住了河道以及两岸裸露土地的沙源。实施防风治沙、土壤修复、光伏发电、粮食生产及产业发展“五位一体”的“以光锁沙”,在彰武北部沙漠化比较严重的5个乡镇,构建“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农牧交错带生态治理体系。


  此外,彰武县推动“以肥改沙”“以调减沙”,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并改善畜牧业生产方式,降低草原退化风险。加强“以养退沙”“依法治沙”,持续健全养护、保护体制机制,让法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2022年,“4+2+2”沙化土地治理模式被列入辽宁改革重要内容。


  “一带两区全域网”攻坚新格局


  “种下棵棵树,能够助力推进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我感到无比高兴。我将继续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好志愿实践和推动,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志愿者贾雪在辽宁省春季义务植树活动现场说。


  今年4月12日,辽宁省春季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帷幕,全省涉及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9市24县(市、区)同时行动,在“主战场”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向风沙“宣战”。近千人参与栽植苗木1.1万株,共同为建设美丽辽宁、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增绿添彩。


  在辽宁省春季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帷幕后的第12天,4月24日,彰武县围绕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以玉米单产提升为主要手段,向沙地要粮食、要效益、要生态,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在彰武县组织召开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推进现场会。来自12个项目实施省份的发展改革、农业农村部门和部分项目县代表观摩了彰武县玉米单产提升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主”融合,以及单产提升工程供水泵站设施、水肥精准调控平台。


  “我们的目标是以高科技、规模化、全产业链模式,种出更高产、更高端的玉米新产品,让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让大面积单产提升助力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彰武县同心创展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长孙继刚说。彰武县是全国首批19个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示范县之一,在2023年20万亩的基础上,今年新建了2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项目。


  今年,彰武县计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44.71万亩,布下的“一带两区全域网”格局有序推进。“一带”即打造省级科尔沁沙地南缘系统治理示范带,区域长171公里,涉及9个乡镇,包括沙化林草地治理和沙化耕地治理。“两区”即以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为核心,打造约40公里长、5公里宽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区;以柳河沿岸7个乡镇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农田防护林网、玉米单产提升等治理项目,打造柳河沿岸生态经济转化廊道的综合治理示范区。“全域网”即打造全域农田防护林网,以高标准农田、公路绿化带、村屯道路绿化等项目为突破口,全力完成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任务。


  “防沙治沙工作要讲求效益,既要算生态账,又要算经济账。要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成本低、养得活、可收益的品种,形成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既治沙又致富。”彰武县委书记杨家佳在主持召开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说。结合精准提升林草资源质量和效益、沙化耕地综合治理、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发展特色沙产业等重点工作,包装沙化土地治理项目。


  未来,彰武县在辽宁省、阜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指挥部的领导下,将全面推进沙化土地系统治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彰武战役将取得全面胜利。


  聚焦“四城建设”大展新蓝图


  今年彰武县经济工作会上发出声音:“聚焦‘四城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不断巩固壮大主导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彰武特色的优势竞争力。”打造绿色食品之城、绿色铸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生态之城,是每个彰武人的梦想。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


  2018年,彰武沙泉鱼宴在以春节《宴》为主题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栏目中与观众见面。一瞬间,彰武成为搜索热点,宴之美食——沙泉鱼宴迅速蹿红,渗透着绿水青山的味道。


  彰武坚持品牌强农战略,建设绿色食品之城,打造食品产业新高地;持续壮大硅砂产业,建设绿色铸造之城,擦亮“中国砂都”品牌;深入实施“双碳”目标,建设绿色能源之城,走好绿色低碳发展路;厚植彰武生态底色,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积蓄生态发展新动能。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生态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系统工程。70年历经沧桑,70年华丽蜕变,彰武人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交上了一份绿色发展的成绩单。经过一代代彰武人的努力,成功创造了“彰武生态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