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广播体操”式特色工作模式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赋能增效

  中新网辽宁新闻12月12日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彰武县把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作为推进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和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以“三资”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广播体操”式特色工作模式,将见效快、资源利用率高、发展后劲足、可复制、操作强的示范村作为“领操员”,带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实现全面提升。

  摸清底数,制定“广播体操”的规定动作。彰武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镇村屯一线进行现场调研,研究查找制约壮大村集体经济后劲不足、质量不高的核心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和现场会,探研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有效措施。同时,利用3个月时间,集中摸清全县村集体“三资”情况,排查“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充分研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把加强“三资”管理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首要资源和攻坚克难的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制定了《关于处理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针对7项难点问题,提出破解村集体资源、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村集体资源不予发包”,确需发包的,严格按照要求在省交易平台线上交易,并将平台交易标准由10亩以上调整为5亩以上。意见要求,资源发包必须履行县政府备案审批程序,对村集体经济所有资产、用途进行集中备案,建立“三资”管理电子信息库,实行精细化管理,重点绘制“土地电子地图”,做到村集体的土地、林地、水面等资源位置、大小、土壤、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了如指掌,明确全县壮大村集体经济“广播体操”的规定动作。

  选准方向,明确“广播体操”的基本要领。经过广泛的调研,听取多方意见,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利用土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是风险相对低、回报相对高、群众比较认可的工作模式。因此,彰武县针对自身资源实际情况,把利用土地资源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前期在部分村进行了探索实践,创新土地入股的经营方式,调动村民积极性,在坚持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把农民的土地具体化为股份,统一由村集体合作社经营,村民变“股民”,主动参与集体经济发展,使土地实现村民和村集体效益实现双赢,解决土地碎片化弊端,释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最大效能。实践证明,把加大土地集约化管理,实施“确权确股不确地”,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是“广播体操”的基本要领。县委明确目标,以“2026年土地到期重新发包”为契机,向土地资源要效益,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引领带动,打造“广播体操”的领操员。县委成立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示范村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亲自抓,组织部牵头统筹推进,农业、财政、林草、自然资源等部门通力配合,形成精准跟踪、全程保障的工作格局。牢牢抓住乡镇党政班子这个关键环节,结合乡镇“三农”工作的主责主业,压实工作责任,激发工作动能,借鉴“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由乡镇主要领导各包保1个村,打造48个示范村作为“领操员”,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计划利用3年时间,推动全县184个村村集体经营收入整体提升。为保证务实有效推动,这次提升行动不搞集中形式的启动、不确定具体完成硬性指标,将村集体经济较好的村以“二维码”形式进行分享,供各乡镇借鉴。下一步还要通过召开片会的形式,充分听取基层反馈的意见,及时完善修正工作做法,切实保证工作实效。县委将采取融入式、沉浸式和跟进式考核方式,以示范村项目实施是否有突破、经营性收入是否有提升、项目发展模式是否可借鉴可复制、干部是否担当作为、群众是否满意“五个是否”,作为示范村创建评估验收标准,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为打好打赢三年攻坚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