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新秋镇敖户起村开展葫芦种植技术培训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庭院经济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4月17日,后新秋镇敖户起村举办“葫芦种植技术培训”专题活动。本次活动由村党支部牵头,联合妇联及辽宁省乡村工匠名师徐丽艳共同开展,吸引全村近30户村民参与,旨在通过“技术赋能+产业联动”模式,将闲置庭院转化为增收“聚宝盆”。

  培训现场,徐丽艳围绕葫芦种植全周期技术要点展开系统教学。重点解析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针对北方气候特点,徐丽艳老师特别强调了葫芦品种选择(推荐“大亚腰”“长嘴葫芦”等耐低温品种)、藤蔓牵引技巧及防雹网搭建方法。

  作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刻”传承人,徐丽艳在培训中特别介绍了葫芦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路径。她展示了烙画、彩绘、雕刻等工艺作品,并透露将与村集体合作建设“葫芦工坊”,为村民提供“种植+回收+加工”一体化服务。“品相好的葫芦可用于工艺品制作,次果可加工成厨具或中药材,实现全果利用。”

  敖户起村党支部书记李闯在培训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是落实彰武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重要举措。该村将以葫芦种植为切入点,整合村集体可利用资金资源,为有意向种植葫芦村民免费提供秧苗,并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建设20亩葫芦种植示范基地;二是开展“美丽庭院+特色产业”评选,对达标农户给予种苗补贴; 三是依托巨龙湖景区开发“葫芦文化体验游”,打造“种植-加工-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据了解,后新秋镇已将葫芦产业纳入“一镇一业”规划,计划3年内实现全镇葫芦种植面积突破百亩,培育10个以上加工专业户。下一步,镇政府将组织技术专家开展“田间巡回问诊”,确保技术服务“不掉链”。

  小葫芦撬动大产业,巧技艺赋能新乡村。敖户起村通过“技术培训+非遗赋能+产销对接”的创新模式,不仅激活了庭院经济的“一池春水”,更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随着葫芦种植技术的普及和产业链的完善,这片土地上的“福禄”故事将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