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外一科)成功为 74 岁患者张女士实施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于术后康复情况大家都比较关心,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后续康复情况。
术后第二天,张女士已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借助拐杖自行缓慢行走,这让患者和家属倍感欣喜,当医护团队提出让张女士下床行走时,患者及家属们都捏着一把汗,刚做完手术,能恢复得那么快吗。然而,在王文良医生和责任护士的耐心协助下,张女士从半卧位缓缓坐起,在床边稍作适应后,双手稳稳握住拐杖,小心翼翼地迈步行走,尽管步伐略显蹒跚,但仍能看出恢复状态出奇的好。“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自己走路了,感觉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张女士激动地说道。
术后第三天,张女士不仅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拐杖行走,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屈膝、抬腿动作。复查的 DR 骨盆正位片显示,左侧股骨头假体位置良好,固定可靠,周围软组织肿胀也较前一日有所减轻,这无疑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骨伤科主任在查看张女士的恢复情况后表示:“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微创优势在张女士的康复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目前的恢复情况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相较于传统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在张女士的恢复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后路手术需切开后方肌肉群,对组织损伤较大,术后患者不仅疼痛明显,且因肌肉修复周期长,往往需要更长时间卧床,恢复行走的时间也相对滞后。而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巧妙利用髋关节前方天然肌间隙入路,术中几乎不损伤肌肉组织,这不仅极大降低了手术创伤,更有效减少了术后疼痛。从张女士术后首日疼痛可耐受,到第二天就能尝试行走,疼痛控制与恢复速度远超传统术式。此外,传统后路手术因破坏了后方关节囊等稳定结构,术后患者髋关节脱位风险较高,需长期保持特定体位,限制了早期活动。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则完整保留了关节后方稳定结构,为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提供了安全保障,大大降低了脱位风险,这也是张女士能在术后短时间内尝试自主行走的关键因素之一。
张女士的快速康复,也让家属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其子女感激地说:“原本以为母亲年纪大了,做完手术恢复会很慢,没想到在彰武县中医医院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这么快就能自己走路了。不用去外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医疗服务,真的太感谢医生和护士们了。”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微创性与精准性,让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能够在术后快速恢复行动能力,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张女士的快速康复,是对这一术式优势最直观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