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检察院开展“减假暂”(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题法治宣讲活动

  正值全国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彰武县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条线于7月10日至11日开展“减假暂”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题法治宣讲活动,通过“高墙内外”双线普法,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指引,以检察监督护航刑罚执行公平公正。

  在乡镇司法所,检察官为社区矫正人员及工作人员带来一堂“听得懂、用得上”的法治课。课程聚焦三个维度:

  政策解读:系统讲解“减假暂”的适用条件、申请流程及常见误区,重点解答“请假外出是否影响考核积分”“什么情况下会撤销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高频问题,通过典型案例破除模糊认识。

  行为规范:讲座不止于“减假暂”,更强调日常矫正的规范性。结合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警示脱管、漏管风险,强调按时报到、遵守禁令等日常矫正要求,引导矫正对象端正态度,为回归社会夯实基础。

  执法提示:针对司法所工作人员,梳理“减假暂”定期诊断、考核等环节易发的程序违规风险点,为基层执法拧紧“安全阀”。

  这种"下沉式"普法有效提升了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认知和司法所的规范执法水平,筑牢了刑罚执行"最后一公里"的法治防线。

  在县看守所巡控中心,驻所检察官通过广播系统为11个监室开展“减假暂”专题宣讲,这场特殊的“空中课堂”紧密贴合在押人员的迫切法律需求。

  政策解析:同样围绕“减假暂”的适用条件、申请流程和常见理解偏差,如“只要表现好就一定能减刑”“重大疾病必然保外就医”等,进行系统讲解,提供指引。

  诉求回应:驻所检察官发挥“贴身”监督优势,将日常检察中收集到的在押人员普遍关心的“我的案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开庭”“认罪认罚还能不能上诉”“什么情况下才能取保候审”等问题,结合《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专业解答。

  制度阐释:详细解读羁押期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羁押必要性审查等规定,帮助在押人员明确诉讼节点和权利义务。驻所检察官定期开展针对性广播宣讲,已成为彰武县看守所法治教育的“例行动作”。此举保障了在押人员的知情权,有助于稳定在押人员情绪,促进其遵守制度、真诚悔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看守所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有效预防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误解和潜在管理冲突,提高检察公信力。活动结束后,检察干警分别对司法所的社区矫正档案和看守所的监管执法记录进行专项检察,确保普法与监督有效衔接。

  彰武县检察院将持续深化刑事执行检察监督,以"减假暂"等关键环节为切入点,推动刑罚执行更加规范透明,这不仅是回应最高检“检护民生”专项工作部署、维护刑罚执行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更是以高质效法律监督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坚实一步,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条救赎之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