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21日,大连理工大学的12名学生到我县开展了为期8天的治沙实践调研活动。此次实践以实地走访、专题座谈、成果交流为主要形式,系统探究彰武七十多年治沙历程中的智慧与创新,为新时代防沙治沙工作注入青年力量。
实践首日,团队在彰武治沙学校举行开班仪式。队员们集体观看《彰武治沙》纪录片,回顾上世纪50年代起几代治沙人将荒漠变绿洲的奋斗历程,为本次实践奠定了坚实的情感与理论基础。
调研期间,实践团聚焦治沙核心议题,参与多场专业讲座与深度座谈。专家详细解读“4+2+2”综合治理模式,涵盖四大工程措施、两项产业支撑及两项保障机制,为队员们构建起治沙体系的理论框架。团队与全国人大代表王秀英围绕沙区农业种植展开座谈,深入探讨板间种植等特色模式,与县发改局就草原生态补偿、沙产业扶持等政策进行交流,确保调研成果紧密贴合地方实际。
实践团专程走访多位治沙模范。在侯贵的护林点、杨海清家中,队员们聆听他们坚守一线的治沙故事;与守护林子三十余年的李东魁深入交流,深刻感悟其克服万难的执着精神。这些治沙英雄的事迹,成为队员们前进的动力源泉。
7月21日上午,实践团与彰武治沙学校举行研学基地续约挂牌仪式,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向新阶段,为长效科研实践搭建了重要平台。当日,团队还开展“彰武特色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科普讲堂,通过生动案例展示当地农业现代化与环保实践的融合发展之路。
此次实践成果丰硕,累计走访12个典型示范点,举办9场专题座谈,收集问卷200余份,形成5个专题调研报告。实践团以多维度调研勾勒出彰武“生态治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治沙路径,不仅深化了对治沙规律的认识,更通过校地合作机制,为持续推动科研转化与人才培养注入动力,彰显了双一流院校学生在生态保护中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