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


  走在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集团北营公司炼铁总厂,细河在高大的厂房间蜿蜒流淌。几只水鸟在水面嬉戏,在碧水蓝天的映衬下,“绿色工厂”真切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过去,工厂废水都是直排到河里。厂区粉尘漫天、煤烟呛鼻,工人们不敢穿浅色衣服。到了冬天,积雪都是黑色的。”工程师王光亮已在这里工作了25年,谈起厂区的环境变化,他感受颇深。“如今,工作环境变得清洁。细河水质的改善,也让大家有了休憩的好去处。”


  “十四五”期间,推进超低排放项目建设,加快企业绿色化转型,本钢跑出了“加速度”。本钢集团安全生产监督部(环境保护部)副总经理杜广强介绍,2021年至2025年,本钢在环保项目投入约127亿元,较前五年增长近5倍。上百项超低排放项目按计划完成,厂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逐年下降,2024年同比分别降低33%、23%、10.5%。


  202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本溪,考察了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习近平指出,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绿色转型,本钢也转出了效益。“本钢生产的低碳汽车钢实现综合降碳30%以上,已成为首批通过宝马集团认证的‘绿钢’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本钢板材特钢事业部宣传工作负责人岳长河说。


  如今,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已经成为工业大省辽宁的共识。


  “这个厂区除了11000多株不同种类的树木,还拥有7500平方米的生物多样性花园,涂装车间100%的工业用水实现循环使用……”记者来到位于沈阳铁西区的华晨宝马里达工厂,除了智能制造的科技感扑面而来,也被眼前这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所震撼。


  华晨宝马担负着每年宝马品牌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生产任务,已连续7年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今年7月,华晨宝马与中国大唐集团签署“共建绿色汽车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100万千瓦陆上风力发电项目,推动绿色电力在产业链消纳,加速全产业链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汽车行业全生命周期碳减排。


  绿水青山,是久久为功的坚守;金山银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截至2024年末,辽宁省提前一年达到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全省1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十四五”期间,辽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实施方案》,把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拿下来的同时,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含金量”也在不断攀升——辽宁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6个百分点;累计培育省级绿色制造单位697家、国家级204家;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均超过50%,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绿色电力交易电量排名全国第二,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绿色电力交易超百亿规模的省份之一。


  如今的辽沈大地,江河安澜、林海叠翠,工厂与花园相融,烟火气与好风景共生。承载着厚重工业历史的辽宁,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坚实道路,让绿色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鲜明底色。


  (人民网“行进中国”辽宁调研采访团:杨义、徐冬儿、那其灼、王斯文、汤龙、邱宇哲、孝媛、周颂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