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今年初,彰武县阿尔乡镇阿尔乡村村医梁春荣作为全省唯一人选荣获“白求恩奖章”。这是对全国卫健系统模范个人的最高行政奖励,是全国卫健系统的最高荣誉。

  早春,记者又一次登门拜访梁春荣。回想起过去的14年间,早已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采访这位老朋友。今年66岁的梁春荣行医32年,他用“尽量别得病”“有病小钱治”“没钱也能治”这三副“药”,给每位村民吃下了定心丸。他用医术和医德、专业和奉献全力当好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把“医”刻在沙海深处

  阿尔乡村位于彰武县西北50公里,处在辽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属科尔沁沙地的南缘。如今的彰武山清水秀,将风沙踩在了脚下,但几十年前,这里正是科尔沁沙地向南“进攻”的风口和“沙坨子”。32年前,梁春荣刚当上村医的时候,就是靠双脚在沙坨子里穿行,为乡亲们看病。

  沙坨子里的冬天干巴巴冷,夏天热得冒烟,再加上“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的大风,行医更显艰难。然而,无论环境多恶劣,梁春荣也没退缩过。 

  “梁大夫,我家那口子又头晕了,起不来炕,你快来给看看!”接到电话,梁春荣停下与记者的谈话,拎起药箱就往村民李国军家赶。对他来说,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他早已习以为常,不论白天和夜晚,不管刮风下雨抑或严寒酷暑,一个电话打来他随叫随到。

  2024年4月的一天,凌晨两点左右,64岁的村民张国荣打来电话,称自己心脏病犯了。梁春荣来不及穿上外衣,带上急救药小跑着赶到。只见一个人在家的张国荣大汗淋漓,几近休克。“多亏了梁大夫来得及时,给我服下急救药,又开车送我到县医院……救了我一命啊!”

  类似张国荣所讲的故事,村民们向记者讲述了很多。

  梁春荣讲,他想当一名医生的理想,源于他儿时多病的母亲。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每次犯病疼得下不来炕,是左邻右舍的乡亲们抬着她送医院,后来送医院越来越困难,就天天盼着医生早点到家里来,因为每次医生来过,妈妈痛苦的脸上才有了些许笑容。那时候的梁春荣就想,“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要回报那些帮过妈妈的乡亲们。”

  直到而立之年,梁春荣终于有了就读一家中医学校的机会。毕业后,别人都千方百计进城就业,唯有他主动要求回到儿时的乡亲们身边,成为一名“赤脚医生”。昔日的同学们都说他有点“傻气”,可他却乐此不疲,一干就是32年,行医的脚步不仅遍布本村、本镇,还经常到相邻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一带。

  把“爱”印在百姓心里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梁春荣,深知农民得场大病,一个家庭会因此致贫,如遇上天灾人祸,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只做医生,不做“医商”。凡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他就自己赊垫,遇上特别困难的就全免或部分免费治疗。行医多年,他从没有收取群众的门诊费、挂号费和出诊费,却积攒了发黄的旧欠条600多张和7本厚厚的账簿,总金额近30万元。

  “梁大夫可是个好人,不光治病,还治心呢!”采访中,正在卫生室看病的村民们告诉记者,“心情不好时,听他一开导,就开朗啦!”

  作为一名老党员,梁春荣总是给人一种和善、明理,让人信服的感觉。他经常利用行医之便,主动帮助村民调解矛盾。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家和和美美的,就更希望周围的人都好上加好。”如今,凡是经过梁春荣调解的邻里纠纷,村民们都愿意接受。甚至有时他还当起辽蒙边界地区农民之间思想观念互通的传播者,同时促进了邻里和谐,民风文明。

  把“术”作为毕生追求

  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愿意找村医梁春荣看病,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医者仁心、随叫随到,还有他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服务能力,始终有一股刻苦钻研的劲头和一颗为患者着想的心,让患者尽量花小钱看病。

  在梁春荣看来,中医药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贝,其“简便验廉”的优势尤为适合偏远地区的农村百姓。在阿尔乡村卫生室,记者注意到,中药柜占了整整一面墙,里面装的都是梁春荣的宝贝。为了解决村民煎中药火候和时间掌握不好的问题,他特意购入两台煎药机免费给大家煎药。

  为了找出既便宜又好用的“偏方”,梁春荣潜心30年研究本地“特产”——风积沙。

  “中医向来讲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漫天沙坨子里的风积沙是害,但研究明白其功效,或许能‘变害为宝’。”基于这一设想,梁春荣大胆尝试、刻苦钻研、精心配方,筛制出医疗不同疾病的药沙、硅砂作为医疗保健的载体,以硅砂配合中药外用治病,创造了独特的硅砂疗法,并精心制成方便施用的颗粒、药膏、药贴。目前,他的研究成果已先后获评了10项相关发明专利。

  “所有荣誉都是鼓励和鞭策。‘硅砂中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彰武的‘沙健康’产业也仅仅开了个头儿……”梁春荣真挚地讲,“只要我身体还干得动,就一定要为乡亲们服好务!”

  32年守护,他把“医”刻在了沙海深处,他把“爱”印在了百姓的心里……而每一次采访梁春荣,都让记者更深一层读懂了眼前这位渐渐衰老的老朋友。

  一名乡村医生,他以自己的执着与情怀,生动诠释着“医者大爱,仁心仁术”的深刻含义;他用30多年乃至一生的不懈追求,默默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记者 刘  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