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侵村的“绿富梦”

  在彰武县四合城镇马连侵村浩力保屯,竟“隐藏”着一片近3000亩的疏林草原。站在山坡上远远望去,绿油油的草地随着起起伏伏的地势铺展开来,仿佛一大片飘落在山水间的绿毯,而散落其间的林木又仿佛凸显在这绿毯上的写意图案。

  “七年前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白花花的沙坨子,村民们勉强种些花生,可越种越荒,土地沙化严重。”马连侵村党支部书记杨立军告诉记者,“2018年划为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的一部分之后,施行‘退耕还草’,村民按相关政策得补贴,才逐渐有了今天的变化。咱们眼前看到的,还仅仅是我们村的一个点,全村共有1.1万亩的林地和沙荒地纳入了示范区项目。”

  “我家就‘占’了60亩林地和10亩沙荒地,七年前刚‘退耕’的时候,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之前种庄稼总盼着多打点粮食,就算是林地树空儿种点豇豆啥的,也是个收获呀!说是为了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可还是心里头没个底儿。”马连侵村村民王东讲,“一年一年过去了,大家的心也跟着越来越亮堂,你看现在这生态环境,跟从前一比,判若两人!从前咱村子和全县北部的一大片,大大小小的沙坨子随处可见,一刮风,风沙弥漫。看现在,再大的风也刮不起沙子了,变成了让人向往的‘漠上草原’。再说,整体的生态环境变好了,农田的产量也连年提升。”

  “开头难,巩固更难,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不是一朝一夕。”马连侵村村民张德怀告诉记者,“为了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县里、镇里、村里和相关部门,可没少下功夫。从开春买种买肥的时候就开始宣传,春耕开始更是组织巡视员、监督员密切监督,确保‘退耕’的林地和草地不能间种、套种,更不允许毁林毁草的现象发生。”  

  “治沙的同时要致富,这是老百姓内心的渴望。”杨立军讲,“发挥现有林业资源的优势,村党支部正在带领村民积极筹划林下经济的种植项目。此外,村里的产业项目米业加工也即将上马。我们必须和全镇、全县一道,坚定不移走上绿富同兴的发展之路。”

记者 刘丹


微信图片_20250908060223.jpg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