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到彰武 专家服务到田间

  从2019年开始,一支专家团队活跃在我县田间地头,这些专家全部来自省农科院,通过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三方联合,为扶贫基地生产发展和产业扶贫保驾护航。

  这几天,彰武县四合城镇辉煌菌类种植专业合作社黑木耳栽植基地进入采收关键期,一排排菌棒上的黑木耳长势喜人,在棚内紧张忙碌的,不仅有正在采摘成熟黑木耳的工人,彰武科技扶贫特色种植团团长刘俊杰研究员带领其团队也在其中。从2019年至今,刘俊杰的团队一直支持着黑木耳基地的发展,企业负责人说,有了专家的支持,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辉煌菌类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柳龙说:“按照去年来说的话,去年我们的企业应该是赔钱,今年政府的支持,还有农科院的支持,我们逐渐的把利润的盈利上来了,现在来看的话,利润比同期去年增长了50%左右,相当大一块。”

  辉煌菌类种植是彰武县脱贫产业之一,然而由于受当地气候条件等影响,投产后效益一直上不来。2018年年底,省农科院与彰武县签署了三年科技扶贫引领示范行动协议,2019年年初,特色果树、出口花卉、粮油种植、特色种植、畜牧养殖、设施蔬菜6支科技服务团队活跃在了彰武县的田间地头。作为特色种植团团长,刘俊杰主要负责食用菌、甘薯等特色种植项目,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带队来基地现场调查和指导,实时把控各个生产环节,并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将关键技术及时传授给种植户。

  辽宁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刘俊杰说,通过两年的技术跟进,我们今年采取了防风、固沙的这样一个技术措施,在我们的菌包制作,以及在催芽和我们在整个催芽管理过程当中,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同时我们晾晒过程当中,我们采取的不是晾晒而是阴干的方法,来保证我们木耳的品质,这样,通过种种细节,达到我们木耳生产提质增效的这样的目的。

  与刘俊杰一样,其它五支团队,也在按部就班的推进工作。在今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六个专家团队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开展网络服务,累计进行远程技术指导100余次,仅进入3月份以来,已有168名专家先后140余次深入彰武县项目区进行现场指导与培训。刘俊杰告诉记者,技术团队不仅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还要指导和培训种养大户、脱贫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骨干,培育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人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整体脱贫、整村脱贫。

   一年多的努力,换来了四合城菌业的勃勃生机。这是省农科院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也是六支驻彰武科技特派扶贫团队创新扶贫“授人以渔”模式的一个缩影。仅今年年初以来,彰武县农业中心和畜牧中心一道,共举办培训班15次,培训农民1600与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600余份,培训县、乡级本土专家38人,培训村级技术干干130余人,实现了需求精准、服务精准、对接精准的要求,科技精准扶贫已经展现出强大效力,收获了丰硕成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