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多年来,彰武县委县政府将防沙治沙作为改善生态环境首要任务,把生态建设作为推动彰武加速赶超、富民升位的重要保障。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2020年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牧草种植的统一部署,在全国“两会”召开的关鍵期,为进一步助力生态建设,结合示范区实际情况,彰武草原管委会副主任王国辉就彰武生态草原建设及柳河综合治理工程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记者:2019年,我县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草原综合体定位的要求,大力开展了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项目建设,一年来草原恢复示范区都完成了哪些工作呢?
王国辉:一年来,我们先后编制完成了《生态恢复规划》、《生态产业规划》、《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共流转土地12.3万亩,完成造林3万亩、牧草补播2万亩;实施围栏封育工程150公里,打井203眼,建成39.9公里草原路、5处瞭望平台及消防站、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同步推进了美丽乡村、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示范区植被盖度由不足20%提高到70%,流动、半流动沙丘初步固定,风蚀点大幅减少。
记者:2020年,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还要重点开展哪些工作呢?
王国辉:今年草原建设以生态恢复为根本,以打造开阔、美丽的疏树草原为目标,以“完善、发展、巩固、提高”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适度扩大恢复规模,大力培育后续产业,继续巩固治理成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生态质量和农民收入,全力探索生态、生产、生活高度统一的彰武草原生态恢复模式,打造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
着力打造六区:
第一,着力打造沙化土地草原恢复治理示范区。第二,着力打造现代草原科普示范区。第三,着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融合示范区。第四,着力打造沙区群众增收致富示范区。第五,着力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示范区。第六,着力打造节水综合开发利用实践区。
记者:目前草原建设上已经取得这么大的成果,那么在管护上特别是春秋季防火是重点,那么草原在管护上做了哪些工作。
王国辉:严格落实封山禁牧各项措施,通过组建县级专业扑火队、镇管护大队和村应急分队,建立三级联动的响应机制、网格化管理与责任区划分相结合的保障机制、属地管理与部门监管相结合的责任机制。组建专业扑火队,在示范区实行24小时值守,明确防控重点部位,坚决禁绝秸秆露天焚烧,确保不发生森林草原火情火灾。国家和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督查组目前正在我县检查草原防灭火工作,我们也将落实好督查组的要求,确保草原绝对安全。此外,我们制定了示范区保洁管护方案,进一步完善示范区村庄绿化、道路、围墙及垃圾收集转运、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实现示范区长治久美。
记者:草原生态恢复了是否能通过产业调整带动农民增收?
王国辉: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精品民宿,引导农户发展农家乐,主打沙泉鱼宴、草原肉串等特色饮食,发展散养鸡鸭鹅及生态肉、禽、蛋、米、果等特色旅游产品,借助社会资本建设房车营地、沙漠体验等旅游项目。目前,我们已经与辽旅集团进行了多轮对接,对方表示2020年将着力在示范区包装红色旅游及产学研基地等两条旅游线路,打造欧李山游览观光区和大黑山餐饮住宿区。
记者:实施柳河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王国辉:柳河综合治理是我县防沙治沙一点两线一面总体布局的一部分,项目实施后,可以有效保护柳河沿岸村庄、耕地和林地等免受洪水威胁,有效减少水冲沙压、水土流失和减轻风沙侵蚀、土壤沙化等自然灾害对沿岸生产生活的影响,最大程度遏制沙尘、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恢复和维护河道自然生态,逐步实现生态河道、健康河道的目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柳河综合治理项目总体思路?
王国辉:一是要通过柳河整治工程,引柳上岸,滋养百姓。二是实施堤坝建设提升防洪的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降减水中流沙。三是通过沿柳旱改水,提升沿岸广大农民的收益。四是通过沿柳旱改水,扩充生态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五是通过实施城区段的堤坝+景观工程,提升城区沿柳的开发潜能,提升土地升值空间。六是旱田改水田后,通过出让水田指标的收益,来支付整个项目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