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联合社帮我联系到这些设备抽水,田里才能一直有水用,不然我这100 多亩地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彰武县同心创展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员、五峰镇大五喇叭村村民孟祥军看着一股股流向大田的水流,很是欣慰。
彰武同心创展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今年6月3日,由五峰镇7 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2个家庭农场联合注册成立的彰武县第一家粮食生产全产业链联合社。面对今夏旱情,该联合社积极为广大社员服务,提供水泵等抗旱设备,指导社员科学抗旱,取得了显著成效。
面对千变万化的农粮市场,掌握少量资源的单个合作社也会步履维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正是看到这点,就像吃了‘定心丸’,我才有了想成立联合社的念头,现在全社有2.7 万亩托管土地。”联合社发起人、彰武县鑫盛源粮贸公司总经理孙继刚告诉记者,“原来合作社土地托管只解决了大田种、管、收的问题,对于仓储和销售还是空白。我们公司有着20多年粮食销售经验,有与中粮集团长期合作的优势,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储粮库,可以保证粮食在安全水分情况下储存并统一销售。”多家合作社组建成联合社,形成规模效应,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抱团”闯市场,以联合、合作为纽带,组织成员社规范运作。这一创新思维和前卫做法,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效增收,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我虽然也有合作社,但全社只有4000多亩地,到农资生产厂家购买农资,价格优惠幅度不大。同时,我购买的播种、收割机等,利用率也不高。”合不土村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王海忠说。为此,他希望与附近的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联系,成立联合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但苦于没有牵头人。这回孙继刚提出来后,他一点没犹豫就同意了。
该联合社整合了粮食生产的耕、种、防、收、运、储、销等各个环节,在原有土地托管的基础上,最新推出粮食储存、销售托管,助力脱贫攻坚,让农民的收益最大化,打造全生态产业链。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五峰镇党委批准,在该社组建联合社党支部,由镇党委选派年富力强的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扶持联合社党建工作。
五峰镇党委副书记邢浩学说:“联合社以成员社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对外参与竞争、对内做好服务。而且联合社能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农民分享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环节的利润,有利于农民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彰武同心创展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正积极吸纳贫困户加入,在集中连片地块铺设滴灌设施,增强大田抗旱能力,并积极探索农民以地养老模式,打造辽西北最有竞争力的综合性农业发展联合体,带动社员共同增收致富。
记者感言:思路一变天地宽,广袤农村有可为。紧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风向标,创新建立的粮食生产全产业链联合社不仅体现的是农村工作的思想解放,更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有效抗击旱情等多层面的示范意义。(记者 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