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彰武特色农业 打造彰武红薯品牌

  

微信图片_20200809165012.jpg


  就发展彰武特色农业、打造彰武红薯品牌等方面记者采访了辽宁恒达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洪涛。

  记者:听说你是全国“双带”农村致富带头人,“双带”指的是什么?

  梁洪涛:“双带”指的是自己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些人都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在农村一线,还得留得住、用得上的综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我曾被国家农业部和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记者:据说,你成立了辽宁省千亩红薯示范种植基地,请你介绍一下基地的整体情况。

  梁洪涛:2014年3月因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项目召唤,我带领电商团队从深圳返乡创业,成立了阜新泰合薯业专业合作社,整村种植红薯不足15亩;2016年创立辽宁恒达源农业有限公司,到2017年合作社种植面积超过1500亩,并被确立为辽宁省千亩红薯示范种植基地。至此,全村因种植红薯整体实现了脱贫。2018年进驻彰武县,打造彰武红薯特色产业,目前有22个生产基地,整体面积超过4000亩。自有育苗基地100亩,储存恒温库2000平。年销售5000吨鲜食红薯。

  记者:今年红薯生产状况?示范田面积、预计能达到什么样的产量?

  梁洪涛:今年我们将甘薯新品种、新技术进行了推广示范,业务覆盖到整个东北,直属基地稳定在4000亩,受疫情和局部干旱影响,产量会相比往年降低百分之10左右,但市场行情目前看良好,走货量稳定。我们计划是未来3年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育苗面积扩大到200亩,服务超过1000个种植户。增加红薯自动化分拣清洗流水线,年吞吐量超过1万吨,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实现沙泉薯甜品牌化的初步打造。

  记者:请你谈谈彰武红薯“区块链”建立情况,“区块链”闭环的重要性。

  梁洪涛:“区块链”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将彰武红薯区块链形成闭环是要保证接触点的质量与数量,形成符合期望的体验,引导体验信息传递的反馈路径,收集反馈不断迭代更新,形成优质的二次、多次循环传播,并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线上的闭环就是:引流——体验——反馈——引流的循环,形成线上与线下流通的生态。如果品牌是回路中的灯泡,那么一个节点故障,回路就断开了,灯泡就不亮了,因此区块链良性的商业闭环是十分重要的。

  记者:谈谈彰武红薯品牌建设、未来发展方向。

  梁洪涛:一是科研是魂。以中国甘薯体系、辽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继续挖掘引进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新品种,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品系,主导种植品类,逐步形成以销促产,以产定销的新型农业循环体。二是种植是根。提升农户种植水平、科学种植、降低种植风险,从小农户型转变为适度规模种植,加强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管理,让红薯种植从根本提升一个台阶。三是政策是方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适度的扶持,红薯产业相关的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以政策扶企业,以企业推产业。四是品牌是升华。凸显彰武沙土、沙泉、沙农业的特色,讲沙的故事、地瓜的故事,植入文化,让彰武地瓜不在单单是地瓜,更是体现彰武文化的一张名片,形成销售上的粘性,产区的认可,品牌得以长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