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闫石,男,1986年出生, 2008年来到兴隆堡九年制学校参加工作,现担任兴隆堡九年制学校团委书记,同时任教5、6年级的美术课。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创新,把德育与美育结合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了一致的好评。2018年我校启动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作为一名党员,我积极参与其中,把那些偏远的,路不好走的村屯都承包了下来,每次都能超额完成家访任务。
不忘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为了每一个孩子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一户户的走,一户户的了解,尤其关注特殊家庭的孩子。家访对象中,有这样一个孩子,家庭比较特殊,孩子的妈妈有精神分裂,家庭的重担都落在父亲一个人的肩上,为了维持生计,父亲还需要常年在县城打工。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学生家,进屋时可以说根本没有个落脚的地方,孩子非常抵触我的到来,认为贫困的家庭让他蒙羞,让他在老师面前抬不起头。从他父亲口中得知他把对家庭环境的不满、自己的委屈全部倾注在手机上,天天放学后机不离手,父亲也是既生气又无奈心酸。这对从小在温室长大的我触动很大,从那天起我主动和他拉近关系,从他最喜欢的手机谈起,再到他擅长的网络游戏,借此我们成了朋友。我发现他对电脑手机的系统、软件非常感兴趣并且有极高的天赋,于是私下我找到他的班主任老师,商量着如果老师和学生谁有电脑或手机方面的疑惑多找他帮忙,以此慢慢让他找到自信,敞开蒙尘已久的心扉,找寻回这个年龄该有的青春年华。2018年暑假,辽工大的大学生假期实践活动来到了我校,我也邀请他来参加,看见这些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听着他们谈理想、说外面的世界,我看到他眼里流露出了羡慕……。通过我和班主任两年的努力,这个男孩终于放下了手机,回归了正轨,正确认知了自己的处境,平稳了心态,因此每次考试都有很大的进步。我和他的约定,初三毕业以校前三名的成绩考入高中,现在离目标越来越近,加油,那个曾经迷失的男孩!
走出校园,走进家庭,一直在路上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不幸的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走到神圣的课堂,不能来到我们美好的校园!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得到相应的教育,经过学校研究决定,成立了送教入户教学组。我没有和妻子商量,主动申请送教入户教学。我遇到的第一个孩子有严重自闭症,只有些许认知。这个被妈妈几经波折才生下的孩子,到5岁的时候还不会说什么话,与小朋友玩的时候也总是动手伤害小朋友,因此没能走进校园。孩子和母亲姥姥一起生活,家里只有少许土地,经济来源少,孩子没有得到过治疗。第一次我和妻子走访被眼前的景象惊吓到:在一间只有一床破旧被褥的房间,孩子的吃喝拉撒都在这个房间……,孩子妈妈说:“老师啊,谢谢你们啊,但是别靠太近,他会动手伤害人。”当时我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去之前我给孩子买的苹果和香蕉,我试着递给他,孩子抬着眸子怯怯的模糊的说了一个字--“梨”,我的鼻子又是一酸……,第二次去我特意买了梨,教他读“li”……。以后每一次送教都会给他带些水果、食品……,由于不能近距离接触,只能做些简单的辅导,后来做通他母亲的工作,将孩子送到了当地的福康医院进行系统的治疗,这个孩子的送教工作也告一段落。
第一次送教结束后,我内心始终不能平静,常常思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党员,怎样才能做得更多。直到另一户送教学生的出现,也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她是一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父母在她几个月大的时候离婚,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根本顾不上她,她一直和母亲生活在姥姥家。然而祸不单行,母亲两年前出车祸去世,命运多桀的孩子就只能和姥姥姥爷相依为命。孩子几年前曾去沈阳医院想做手术,但术前检查,发现她病情严重,手术风险过大,手术被迫终止了。就这样孩子一直卧病在家,姥姥姥爷年龄大了,对孩子知识的渴望爱莫能助。听了她的经历,我主动请缨,为这个孩子一周一次送教入户,一次往返35公里,开始了我再一次的送教工作,不为别的,我只为“教师”二字。第一次会面并不顺利,一进院,老人对我的态度算不上好,并不理解我的工作性质,非常的抵触,经过我反复的解释、拉家常,才进了屋,看到了那个手脚、嘴唇都有些青紫色的目露胆怯的女孩,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笔本、画纸、画笔,那孩子就笑了……从此每一次的课我都认真准备,她很喜欢画画,我正好发挥自己的专业,慢慢的她见到我也不再那么害怕了,交流也有问有答了,从拼音到古诗,从数字到计算,从简笔画到水彩画,一点点的教给她。她和姥姥姥爷日子过得苦,我从女儿的生活费里省下来一部分,每一次去上课都给她带些吃的、用的,并帮她申请了校内的补助,希望借此能让他的生活得到一些改善。孩子姥姥眼泛泪花的说:“多亏你了,我外孙女这回有老师了!”通过我的送教,孩子对课堂和知识更加的渴望,也希望通过姥姥姥爷的精细照顾,孩子的身体状况能慢慢有些好转,更希望有一天她走进课堂的梦想能真的实现……
最好的教育——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
作为一名党员,政治上,我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认真的参加政治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和国家大事,始终和党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我认为教师身上会赋予很多耀眼的光环,作为一名教师,在享受这些光环的同时,更应该去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
多年来我不仅承担学校的家访、送教工作,还和乡镇联手家访建档立卡学生的扶贫工作。每一次的家访,都是对我身心的一次洗涤,每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一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教育好的孩子,很多方面都很优秀,家庭有缺失的孩子出现问题的几率要比较大,这就值得我们反思,学校的教育一定是和家庭教育联手的,一定是教师和家长合作的。为此,我会一直把家访、送教、走访特殊家庭放在我的工作重心上,让更多不幸的孩子得到关注!
最后,在教育的路上,我会带着热情、带着爱心、带着责任出发,时刻不忘“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校携手,同心同德,把学生的青春梦,自己的教育梦,学校的强校梦和民族的复兴梦统一起来,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