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在彰武县大德阁(今属彰武县大德镇大德村),千余名义勇军战士集结在村口的一块开阔地上,书写着“东北国民抗日救国军”的大旗在风中猎猎飘扬,为首的一位将领高声宣读誓词:
“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留着我们的头颅何用?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向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
宣读誓词的这位将领,就是威震辽西,让日本侵略者胆寒的“老梯子”高鹏振,也是“九一八”之后东北地区第一支抗日义勇军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他为什么要在大德阁重新举起抗日义勇军大旗?
原来,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日本关东军开始以此名义大量诱降义勇军。大汉奸、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张景惠和进攻热河的总司令张海鹏(高鹏振的老乡)写信,许以上校团长职务劝高鹏振投降。高鹏振鉴于当时军粮弹药短缺,决定将计就计,按要求将部队拉到彰武接受改编。当步枪、机枪、手提冲锋枪等武器到手后,高鹏振再次举起抗日义勇军大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抗日斗争。
“老梯子”真名叫高鹏振,1898年出生在今锦州市黑山县英城子乡。他从小就有报国之志,中学毕业后,考入了沈阳文会书院深造。由于家庭变故,他中途辍学回乡帮助父亲打理家业。文武双全的高鹏振不久被推荐到当地自卫团任职,期间为补自卫团经费不足而做镖行生意,并创建自己的武装组织——“仁义德绿林会”,报号“老梯子”。“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关东军曾以金钱、毒品相利诱,要他“归顺”,被他断然拒绝。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军的侵略暴行,高鹏振毅然决定组织义勇军抗日。他不顾伤未痊愈,迅速返回故里,并于1931年9月27日组建起二三百人的抗日队伍,取名“镇北军”。10月初,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特派员王立川的帮助下,高鹏振对队伍了进行整编,他宣布取消原来各部派系林立的现象,严肃军规军纪,将队伍更名为“东北国民救国军”。高鹏振的义举得到了东北军政当局的支持。1931年冬,驻锦州的辽宁省政府发给该部奖金3000元及部分武器弹药,并通令各地给救国军以支持,同时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还派来20多位军事专家,协助高鹏振整顿和训练部队,从而使其部队的管理更加规范化。
经过改编后,高鹏振率“救国军”在热(河)辽(宁)大地纵横驰骋,不断地重创日伪军。日伪当局称高鹏振为“辽西悍匪”,将他同杨靖宇、赵尚志等一起列为“满洲国整肃的重点”。
1937年4月,高鹏振在战斗中臂部负伤,转移到彰武县一朋友家养伤。此时,日伪当局到处张贴布告,以万元大洋悬赏缉拿高鹏振,而负责照顾高鹏振的“双胜”心生歹意。6月23日,高鹏振经过十里保屯(今属彰武县丰田乡)附近一片黑树林时,被早有预谋的叛徒“双胜”枪杀,时年39岁。
高鹏振在抗战的6年间,经历大小战斗数百场,其中的大型战斗就有百余场,歼敌数千人,给日伪当局以沉重打击。他先后6次受伤,家中6位亲人也献出了生命。1987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高鹏振为革命烈士。2015年国家民政部追认高鹏振为著名抗日英烈。(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