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安局多措并举解决学龄儿童疑难户籍问题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公安局党委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训词精神,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以“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倾心倾力办实事”活动为载体,克服重重困难,为全县96名没有户籍的学生办理了户口登记。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树立了彰武公安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高度赞誉。

  访民情,找准群众急难愁盼的聚焦点

  按照县局党委部署,各警种积极行动起来,相继开展了送教进校园、助力企业发展、社区民警访民情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户政部门在收集社区民警走访群众遇到的问题时发现,全县有很多学龄儿童因多种原因未申报户口,无法办理学籍。这些孩子情况各不相同,落户难度极大,有的孩子监护人已经放弃了落户的想法,这为孩子将来发展留下了隐患;有的孩子监护人十分着急,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县局户政部门了解此情况后,立即向局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副县长、局长侯丹对人民群众的这一急难愁盼问题高度重视,召开了由各派出所所长参加的部署会议,要求各派出所与教育部门沟通,准确掌握我县无户籍学生的底数,全面启动解决无户籍学生的户口登记工作,真正为群众办点实事。

  为了妥善解决无户籍学生落户问题,侯丹同志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县政府高度重视,为了解决部门之间存在的政策障碍问题,县政府主持召开了由公安、教育、民政、卫健等部门参加的无户籍学生清零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我县无户籍学生落户问题。副县长侯丹又先后五次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听取每个户口的调查进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压实责任,对存在困难的协调相关部门逐一研究解决。

  解民忧,深入排查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按照“确保公民户籍身份信息真实、准确、唯一”的原则和“摸清底数、找准原因、逐人施策、分类解决”的总体思路,县局安排户政部门指导派出所民警靠前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和村屯,逐街逐巷、逐村逐户走访调查,彻底摸清无户籍学生的底数、父母或监护人基本情况、未落户的原因等基本情况。通过民警走访和教育部门提供情况,全县共梳理出无户籍学生96人。根据走访调查结果,户政部门将96名学生按照情况类别分类,逐人明确措施、时间表、任务图、需要的材料、责任人等,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分类解决,逐个消号。

      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或单亲家庭,或家庭矛盾,或不重视不清楚办理落户途径和流程等原因,导致未能办理孩子落户的,民警通过上门宣讲政策,帮助无户籍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准备落户材料,积极为无户籍学生办理落户;对于父母不负责任把孩子丢给长辈多年无消息的,民警主动帮助寻找联系孩子父母,办理相关落户手续;孩子在外地出生,当时没有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有的医院已解体,民警主动联系当地卫健部门帮助补办出生医学证明;对于事实收养的,民警与打拐库比对,如不是拐卖,帮助落户非亲属。

      暖民心,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人民警察的关爱

  彰武镇居民孙某的妻子贺某是黑龙江省安达市人,2008年二人以夫妻名义在一起生活,未办理结婚手续,贺某来到孙某家之前已生育长女孙某美,次年生育次女孙某秀后离家出走去向不明,两个孩子都没有户口。民警多方查找未联系到该人。由于没有户口,孩子在学校无法建学籍。驻村民警主动联系医院、走访村民组知情人员,经过打拐库比对,形成原始档案,按照相关规定上报审批,为孙某美办理了出生登记,落为孙某的非亲属。次女孙某秀办理户口必须用出生医学证明,由于母亲不知去向必须做DNA鉴定才能补办出生医学证明,孙某家靠政府救济生活,亲子鉴定费用高额。民警将此情况汇报给了所领导,经多方沟通,终于为孙某申请到特殊救助款,在孙某与孩子做DNA亲子鉴定成功后,民警陪同孙某顺利为孩子补办了出生证明,上报审批后,户籍员为孙某秀办理了出生落户。

  四合城镇于某家三个孩子都没有户口,于某妻子已过世,于某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家庭生活窘迫。长子于某钺、长女于某鑫在民警的帮助下办理出生证明落了户口。三女于某宝在新民公主屯卫生院出生,当时没有办理出生证明,于某多次去办出生医学证明,医院都以没有出生记录为由拒绝办理。四合城派出所所长贾世航安排民警专程去该卫生院和新民市妇幼保健院帮助沟通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由于于某宝母亲去世,于某需要与孩子做DNA后才能补出生医学证明,而于某家庭困难无力支付鉴定费用。贾世航积极争取政府领导支持,申请救助款,做了DNA鉴定,为于某宝补办了出生医学证明。

  96个孩子户口、96摞厚厚的材料、96个感人的警民故事,一份份笔录、一张张证明、一份份材料,凝聚着彰武公安民警的汗水,饱含着对群众的深情付出,承载着彰武公安的初心和使命。彰武公安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为民初心“警”记于心,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用实际行动检验队伍教育整顿的成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