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10517074603.jpg


       葛春,1976年参加工作,每天骑马维护线路,驰骋在大漠,深入村民家抄表、收费,人们都称他为“沙漠里的马背电工”,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特等劳动模范”。2014年12月20日,葛师傅退休了,但在他眼里,只要客户需要,他愿意一辈子为客户服务。

  40年来,葛春所负责的作业区没有发生过一次电力设备毁坏事故、没有接到过一次群众投诉、没有出现过一次客户因欠费而被停电的事情。

  葛春的工作地点是阿尔乡镇,地处科尔沁沙漠南缘,与内蒙科左后旗接壤,人们都称此地为“八百里瀚海”。国家林业部在此设点,歌颂老一代林业英模固沙造林的著名电影《大漠风流》就在此处开机选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里是辽宁挡住黄沙进沈阳、北京的第一道关口。葛春担负着这里北甸子、马家、好保起等7个台区594户电缆收缴线路维护工作任务,这里风沙大、人烟稀少、用户居住分散,漫天黄沙、遮天蔽日是这里司空见惯的情况,也给葛春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茫茫戈壁,处处流动的沙丘,条件的艰苦是不言而喻的,在沙地上行走,往往是走两步退一步,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葛春所管辖的台区中马家屯和好保起交通更是不方便,最远的马家屯有8公里,骑摩托车、自行车都是不可能的,俗话说天下无难事,葛春就想了个法子——骑马。从1983年起至退休葛春自费7000余元,更换了三匹马。

  在这里,骑马抄表、维修是很正常的事,一次,由于工作需要,葛春骑马去拆避雷器,因马背上驮着拉杆、脚扣子、安全带,而他的马是耕作马,只知道拉车驾辕,这铁家什不不楞楞的,马不习惯,还没出村就毛了,怎么拽也拽不住,最后把葛春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当时就摔得背过了气,幸亏当地的乡亲们发现的及时,家人把葛春赶紧送到甘旗卡医院,才没有发生意外。

  2006年5月的一天,马家台区有3家农户没电,当时天正下着小雨,接到电话后,葛春就骑着马前往马家去维修,路上花费的时间大约在3个小时左右,等到排除故障后天已经全黑了。漫漫沙丘,漆黑之夜,不见一点光亮,葛春迷坨子啦,左转右转就是找不着出坨子的路,怎么办?据当地的百姓讲,人一旦迷坨子,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来,这几年由于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变,遇到野狼群还会有生命危险。当时葛春的脑子里“嗡”的一下,转念一想,要镇定,于是,葛春下了马,点上一支烟,用手机打电话向家里告急,家里人连忙召集了左邻右舍十几人,套着马车,人人打着手电,呼喊着向沙坨子奔来,葛春顺着喊声牵着马一步一步终于从沙坨子走了出来,亲人相见,悲喜交加,妻子呜呜的哭了起来。回到家中已达到午夜时分,妻子与儿子边哭边坚决的对葛春说:“咱不干了,保命要紧,你都50多岁了,咱图个平安啊!一旦发生意外,我们娘俩可咋活啊”。家人的牵挂心情葛春理解,可他想:“沙坨子的农户更不容易,虽然工作很艰苦,但总得有人去干呀,为百姓服好务,让老百姓用好电,就是我们农电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农村电工,环境再恶劣,工作难度再大,也要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

  1998年冬,葛春的儿子结婚,对农村来说这是头等大事。在他儿子结婚那天家里亲朋好友很多,人们纷纷向葛春道喜,葛春也忙得不亦乐乎,常言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葛春自然是这个家的当家人,吩咐着亲属朋友,一一安排确定,全力筹备着迎接新亲到来,就在此时,马家台区一用户来电话报修,有十几户人家断电。葛春接到电话后,紧急向家人及亲属们交代一下,换上工作服牵马就走,可是他们都不理解,纷纷说:“家里这么大事,没你哪行,往后推推吧。”葛春却说:“不行,老百姓都忙着用电,我不去怎么能行。”因为这,葛春的老伴还真跟葛春生了气,当众和葛春吵吵起来。最后,葛春还是骑着马走了8公里,赶到马家处理完故障后返回,往返时间大约4小时,回到家新亲已经走了。大家都在埋怨,葛春也感到很愧疚,毕竟是儿子的大喜之日,但他们终究还是能够理解葛春的工作。

  2005年3月,葛春为北甸子台区村民杨玉林修电灯时,右腿不慎被摔伤,忍住疼痛把电灯修好后,腿已肿得无法行走。后来,家人把葛春送到医院,诊断为严重肌肉损伤。医生说要住院治疗20天,住院后不到3个小时,客户打来了电话,当晚,葛春口含消炎止痛药给这位用户修好了电视机。因当时正值农村抗旱浇地之际,葛春没有住院治疗,也没有在家休息,依然为用户接电装表,奋战在工作第一线。

  参加工作的40年间,不管刮风下雨,冰封雪冻,哪怕是端着饭碗或者是卧床休息,只要是有客户求助的电话,葛春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2005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强烈的责任感驱使葛春一大早就起来了,简单吃过早饭后,冒雪对所辖的台区线路进行巡查,由于地面积雪车辆碾轧后变得光滑,一路上葛春摔倒达20多次,巡完线后天已经大黑了,一脚踏入家门手机也跟着响了,手机中传来一用户的焦急声音:“我家的电线被树枝砸断了……”,接到电话后葛春二话没说,又匆匆钻进风雪之中。

  2006年大年三十,马家屯一村民家因放炮竹把电线崩断了,造成两家断电,葛春接到电话时正值全家即将吃团圆饭之际,二话没说,骑上马赶了三个多小时,为村民们及时排除了故障,等赶回家时,天已经见亮。

  在葛春的辖区内,抄表工作并不如想象得那么简单,而是异乎寻常地枯燥和辛苦,因抄表区域大,虽说只负责594户,但居住分散,区域偏远、交通不便,有的台区连摩托车也走不了,农忙时家里马闲不着,葛春就只有依靠步行,从早到晚,午饭也只能在外面将就一口或自带干粮。在葛春的辖区内从未发生因欠费而被停电的事情,这不是放松管理,也不是辖区内没有欠费的情况发生,而是葛春处处替客户着想,竭力避免因欠费停电给客户造成的不便。对欠费客户,不管离的多远,道路有多么难走,葛春都一次次的上门催缴,有的得跑4至5趟,有的客户家里实在困难,葛春就先替他们把欠款垫付上。农村中也有个别用户窃电行为,对于这样违法现象,一旦被葛春发现,就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有一葛春的亲属,过去每月用电都近100度,但有一阶段,每月就走10多度,引起了葛春的怀疑,他以检查线路的理由检查他的表箱,发现他用硬塑料包装带插入电表盒内,卡住了表盘,亲属见状,要求私了,好话说尽,但葛春还是按规章制度办事,未徇私情,罚款300元,并通过讲道理,做思想工作,使亲属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葛春对每户家庭的状况都一清二楚,为了方便客户联系自己,方便抄表、催费和故障维修,葛春就把姓名、电话都留在了欠费通知单上,这样一些用户在家里电路发生故障时找他就方便多了。葛春抄表收费公开、透明,用户维修随叫随到,这些年没有烧毁一台用电设备,没有发生一起人身触电事故。

  为了提高为村民服务的本领,葛春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刻苦学习维修家电等有关业务知识。对于简单家电的修理、水泵线包更换,他都能为用户提供服务。平时下乡,葛春都要带诸如刀闸、线包线、灯泡拉线盒、保险片等。为村民提供便民服务,让他们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这一举得到了用户的欢迎,他们都把葛春当作朋友,有大事小情,心烦的事都要找葛春倾诉心里话。

  葛春的辖区内有10余个五保户与孤寡老人,为了方便和照顾这些孤寡老人,他有事无事得每次都到他们那看望,嘘寒问暖。一次,马家屯的68岁五保户冯占武老人家的灯突然不亮,经葛春仔细检查,因接头受潮引起线路短路,帮他重新安装了线路,受到老人的交口称赞。

  2020年11月,受冰雪天气影响的阿乡受灾严重,4条线路受损,倒杆5基,停电台区54个,3300户用户受到影响。葛春得知受灾情况,在家便一刻也待不住了,硬要和儿子葛占民一起出去抢修。然而葛春已经67岁了,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出门,葛占民非常担心父亲身体吃不消,劝说父亲待在家里。作为一名电力老员工,葛春心系电网,这条走过40多年的路,他比任何人都熟悉,也有着不一样的情,越是危难关头,他越舍不得这帮父老乡亲。最终葛占民还是拗不过父亲,带着父亲赶往抗冰抢险一线。“这个故障点就是老耿家旁边的台区,现在所里人不够,等我带他们找到73号杆故障点后,再送你们过去。”阿尔乡供电所所长崔涛在电话里和找不到故障点抢修队说。在一旁的葛师傅听到这一消息,连忙打断崔涛的电话“老耿家我能找到,我带抢修队伍过去,这里的路我熟得很”。

  在老耿家,葛春凭着经验指导抢修人员对进户线进行细致检查,确定故障点,叮嘱大家一步步仔细维修,丝毫没有懈怠。“老葛一来啊,我这心也就踏实了,离来电也就不远了!”老耿拍着胸口说。有了葛春的抢修队,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在这种罕见的灾害天气下,虽然大家鞋子被雪水浸透,双手、耳朵冻得通红,但在“葛春精神”带动下,大家干的热火朝天。经过连续两天的抢修,葛春和抢修队共同维修了35户的进户线,将“亲情化”服务送到了相亲们心里。

  葛春,热爱他的工作,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农电事业奉献了他的一切。

(张海东)


返回